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26批指导性案例 苏州市相城区:对留在当地过年的外地员工补贴500元 合肥鼓励增发节日津贴等引导就地过节 集体团拜年会一律取消 山西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杨庆和接受审查调查 稳脱贫,破解“三有三无”困境 山西六大计划培训青年技能 计划培训5万人次以上 天津加强农村防控 春节前后禁止举办群众性庆祝庆典等活动 读研路上的进与退:研究生“出局”的三个非典型样本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夏:扎根基层 无私奉献 人民时评:厚植反家庭暴力的法治土壤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马明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权责界定进一步明确 水电气暖服务定价消除“灰色地带” 广东倡议在粤务工人员尽量留粤过年 中国驻南非大使在南非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河南加强冷链食品监管追溯 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山西进一步严格疫情防控工作:禁止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2020年信用债全年发行量超11万亿元 预计今年净融资额降至2万亿元左右 公募掘金新能源车板块 估值偏高仍存阶段机会 生猪期货跌跌不休 今年猪价可望下“猪峰” 产能逐渐恢复 生猪期货价格料步入下行通道 2020年CPI上涨2.5% 2021年物价总水平有望维持在合理区间 银保监会规范短期健康险业务 严禁“短险长做” 信托业的冬天有点冷 又一行业大佬挥手辞任 既定目标实现 2020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5%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征信机构不得过度采集信用信息 生猪期货三合约轮流跌停 专家称跌幅有水分 1月12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新年首周“零容忍”重拳出击 资本市场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公募灵活调整持仓策略 对春节后市场谨慎 极致行情孕育套利温床 私募开启新玩法 频换股东不换理念难“化蝶” 央行就征信业务管理公开征求意见 要求征信机构采集信息遵循“最少、必要”原则 深陷同质化泥沼 中小险企“上岸”路在何方 信用卡持卡人盼透支利率下调 银行暂时按兵不动 抢购热度不减 公募掘金定增市场 开年后新基金规模已逾900亿元 混合型基金为最大主力 合计规模超526亿元 央行解绑信用卡透支利率 消金支付市场有望重塑 钢企应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 央行拟出台征信办法 征信机构不得过度采集信息 再保险分保收入大增 去年前11个月同比增幅远超直保 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对手来了!首家国际巨头100%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诞生 新年首周“零容忍”重拳出击 资本市场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征信业务管理迎新规 央行为信用信息采集划“四不得”红线 国信证券:行情出现扩散或板块轮动可能性大 去年CPI上涨2.5% 通胀控制目标顺利完成 募集90天未能成立 今年首现基金募集失败 银行理财产品费率调查:投资者“雾里看花” 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建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 “两新一重”成PPP项目投资热点 卓训教育获2020(第四届)博鳌企业论坛两项殊荣 河北固安一确诊病例在北京市西城区工作,密接95人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26批指导性案例

2021-01-12 12:26:58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网站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专业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了4件刑事指导性案例,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第26批指导性案例发布,供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

指导性案例144号《张那木拉正当防卫案》,旨在明确对于使用致命性凶器攻击他人要害部位,严重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行凶”,可以适用特殊防卫的有关规定。该案例确认的裁判规则准确把握了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精神,对类似案件中如何认定特殊防卫具有指导意义。该案例曾被评为天津法院2018年度十大影响性案例,具有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指导性案例145号《张竣杰等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旨在明确通过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但未造成系统功能实质性破坏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的,不应当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当认定为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该案例对于依法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秩序,准确地区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界限,具有较为显著的价值和意义。

指导性案例146号《陈庆豪、陈淑娟、赵延海开设赌场案》,旨在明确以“二元期权”交易的名义,在法定期货交易场所之外利用互联网招揽“投资者”,以未来某段时间外汇品种的价格走势为交易对象,按照“买涨”“买跌”确定盈亏,买对涨跌方向的“投资者”得利,买错的本金归网站(庄家)所有,盈亏结果不与价格实际涨跌幅度挂钩的,本质是“押大小、赌输赢”,是披着期权交易外衣的赌博行为。当前,这类案件在实践中日益多发,借助互联网披着期权交易外衣进行赌博,犯罪手段较为隐蔽,对经济秩序危害较大。该案例确认的裁判规则对于类似案件处理提供了明确的办案指引,有利于打击网络赌博违法犯罪、引导公众依法进行投资、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益。

指导性案例147号《张永明、毛伟明、张鹭故意损毁名胜古迹案》,旨在明确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属于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对核心景区内的世界自然遗产实施打岩钉等破坏活动,可以依法以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追究刑事责任。该案系因损毁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而入刑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攀岩活动在国内越来越普及,但社会公众对法律边界还不完全清楚。本案的正确处理不仅有利于统一裁判尺度、提供办案指引,也有利于引导公众合法参与攀岩等户外探险活动,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珍惜和爱护生态环境。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