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脱贫,破解“三有三无”困境 山西六大计划培训青年技能 计划培训5万人次以上 天津加强农村防控 春节前后禁止举办群众性庆祝庆典等活动 读研路上的进与退:研究生“出局”的三个非典型样本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夏:扎根基层 无私奉献 人民时评:厚植反家庭暴力的法治土壤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马明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权责界定进一步明确 水电气暖服务定价消除“灰色地带” 广东倡议在粤务工人员尽量留粤过年 中国驻南非大使在南非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河南加强冷链食品监管追溯 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山西进一步严格疫情防控工作:禁止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2020年信用债全年发行量超11万亿元 预计今年净融资额降至2万亿元左右 公募掘金新能源车板块 估值偏高仍存阶段机会 生猪期货跌跌不休 今年猪价可望下“猪峰” 产能逐渐恢复 生猪期货价格料步入下行通道 2020年CPI上涨2.5% 2021年物价总水平有望维持在合理区间 银保监会规范短期健康险业务 严禁“短险长做” 信托业的冬天有点冷 又一行业大佬挥手辞任 既定目标实现 2020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5%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征信机构不得过度采集信用信息 生猪期货三合约轮流跌停 专家称跌幅有水分 1月12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新年首周“零容忍”重拳出击 资本市场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公募灵活调整持仓策略 对春节后市场谨慎 极致行情孕育套利温床 私募开启新玩法 频换股东不换理念难“化蝶” 央行就征信业务管理公开征求意见 要求征信机构采集信息遵循“最少、必要”原则 深陷同质化泥沼 中小险企“上岸”路在何方 信用卡持卡人盼透支利率下调 银行暂时按兵不动 抢购热度不减 公募掘金定增市场 开年后新基金规模已逾900亿元 混合型基金为最大主力 合计规模超526亿元 央行解绑信用卡透支利率 消金支付市场有望重塑 钢企应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 央行拟出台征信办法 征信机构不得过度采集信息 再保险分保收入大增 去年前11个月同比增幅远超直保 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对手来了!首家国际巨头100%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诞生 新年首周“零容忍”重拳出击 资本市场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征信业务管理迎新规 央行为信用信息采集划“四不得”红线 国信证券:行情出现扩散或板块轮动可能性大 去年CPI上涨2.5% 通胀控制目标顺利完成 募集90天未能成立 今年首现基金募集失败 银行理财产品费率调查:投资者“雾里看花” 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建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 “两新一重”成PPP项目投资热点 卓训教育获2020(第四届)博鳌企业论坛两项殊荣 河北固安一确诊病例在北京市西城区工作,密接95人 菱歌一曲踏浪来——在红船起航地感受美好中国 2021年,人民法院要干这几件“大事” 河北固安:12日起对全县居民实行7天居家隔离 北京出现家庭聚集性疫情 与河北疫情关联不明显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稳脱贫,破解“三有三无”困境

2021-01-12 12:26:27来源:半月谈

韩振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扶贫是一项长期工程,后脱贫时代仍要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重点在产业治理上发力,破解当前部分地方有产业无产品、有产品无商品、有经济无效益的“三有三无”产业发展困境。

“有产业无产品”现象突出,产业附加值有待提升。当前,不少区县、乡镇乃至村社,都在政府的支持下构建起了特色产业,但大多依旧按照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注重前期生产过程却忽视后期产品提升过程,未对产业进行深加工和形象包装,以至于产品单一、千篇一律,即便生产出来的是好东西,也很难上得了台面,产业的变现能力不强。

“有产品无商品”短板明显,市场化销售手段欠缺。生产和销售是商品链条上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农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销售端的市场化培育存在欠缺,消费扶贫依旧在靠对口帮扶的方式予以实施,缺乏可持续性和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品质好坏,都会被对口帮扶单位整体收购的现实,削弱了贫困地区对产品生产端和销售端的重视,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经济无效益”普遍存在,扶贫资金使用效用不高。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这些资金一部分直接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部分直接用于引进的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但受制于这些市场主体的经营能力和扶贫资金使用动机,扶贫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益并不高,一些地方甚至还存在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现象,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市场主体后被打了“水漂”,“被入股”的群众却无可奈何。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期,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贫困户增收,以上这些现象很容易被忽视。但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尤其是进入后扶贫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将转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即实现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在这一阶段,以上这些问题将会被放大,这就需要各地未雨绸缪,提前谋划,丰富产品形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资金效益,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

要在产品开发和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逐步改变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就要重视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根据市场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秦巴山区的云阳县为例,该县大规模发展的菊花产业,不仅成为当地发展文旅融合产业的依托,还在后期被制作成菊花茶、菊花皂、菊花枕头、菊花宴等产品。小菊花释放出大效益,值得各地借鉴。

要在拓展销售渠道上下功夫。要尽快走出消费扶贫的对口帮扶路径依赖,逐步构建起完全市场化的销售渠道,为产品的商品化打造稳定的转化通道。当前,不少地方在打造网络销售平台,并且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品牌,为本地农产品打开了广阔的销售空间。还有些地方依托大型电商物流平台,整合区域内的产品资源和物流资源,降低了物流成本,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还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这些做法值得各地探索。

要在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要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避免以简单入股形式注入企业等市场主体,防范个别企业“空手套白狼”。要提升扶贫资金效益,要将扶贫资金使用与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密切联系起来,重点用于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等农业现代化服务领域,避免跟风、盲目投入。要加强对扶贫资金、扶贫资产收益的监督和管理,科学设计收益分配,既要照顾到扶贫效果,又要兼顾到扩大再生产,坚决纠正收益不清、分配不明等乱象。(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24期)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