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实施6年 环境公益诉讼实现对重点地区全覆盖 王毅同博茨瓦纳外长夸佩举行会谈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刘若川:有勇气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存多重困境 专家吁部门协作提实效 北京6站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 地铁昌平线出现信号故障 沈阳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前三次核酸检测呈阴性 报告指疫情催生新就业形态 或将弥补未来被淘汰的部分就业 长江干流江西段水质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标准 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来了 记者直击河北疫情防控一线 事关水电气暖,国家出手了!这些不合理收费取消! 背靠“一张网”,基层不愁也不慌 纽交所将继续推进三家中国电信企业摘牌 中方回应 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常委闫志顺接受审查调查 北京:对石家庄、邢台等地来京人员预约核酸检测需求不推诿,愿检尽检 蓬佩奥又谈香港与台湾 中方斥其少数反华政客上演“最后疯狂” 最新研究报告:维吾尔族人口的增幅高于全新疆人口的增幅 立足中国人口新国情 不负人口研究新使命 2020年前11月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9355起 新华国际时评:“中国天眼”与世界共“见”未来 提前放假了,还能按时开学吗? 北京:倡导市民非必要不离京、不出境 北京多个气象站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 未来十天仍偏冷 蔡奇主持召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 坚决防止疫情输入 法考人,8日起可查2020年法考主观题成绩 权威快报|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来了 外交部回应美国国会遭暴力冲击 无期徒刑!国家开发银行原董事长胡怀邦受贿一案宣判 教育部启动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 青海西宁市气温创2020年入冬以来新低 同有暴乱但美方反应截然不同 华春莹称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山西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原主任委员李永宏等5人被提起公诉 高质量实现供给需求动态平衡 广州海事测绘中心22小时成功扫测海南洋浦港沉船 推动巴中合作 促进互联互通:访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事务局主席 美方考虑将阿里巴巴等列入投资禁令 中方称其行为“双重标准,非常虚伪” 高管联名罢免董事长?刚走出财务造假泥潭,瑞幸咖啡又深陷“宫斗”丨时间线 爱尔眼科并购撑起3200亿市值,野蛮生长藏隐忧 联发科称正评估供货荣耀 机构认为芯片大批量供货仍需时日 比特币能比肩黄金?摩根大通预测比特币单价能达14.6万美元|微策略 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超32亿元,净卖出五粮液8.26亿元 2020年终奖调查:职场人普遍降低预期,六成人不确定有没有 罕见!三大指数涨3000个股跌 “二八”魔咒还要念到几时? 四川信托与泰禾集团47亿金融借款纠纷案开庭,诸多争议焦点 苹果服务收入大增 反垄断将成为最大挑战 慧择2020年全年理赔大数据:近4成理赔额不足30万元 太保寿险2021年开门红“首战告捷”:截至1月1日个人业务达标全球MDRT人数增34.5% 每日复盘:两市成交额连续三日超万亿元,建筑材料行业指数涨2.65%,北上资金回流2.36亿元 新一轮汽车下乡启动 新能源汽车再迎利好 濮阳工业园区获评“河南县域经济特色百亿集群”系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新环保法实施6年 环境公益诉讼实现对重点地区全覆盖

2021-01-08 09:25:51来源:法治日报

新环保法实施6年公益诉讼进入蓬勃发展期

环境公益诉讼基本实现对重点地区全覆盖

核心阅读

6年来,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案件类型趋于多元,法规制度逐渐健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取得长足发展。不过,在赔偿金管理和使用等困扰环境公益诉讼多年的老问题尚没有彻底解决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 本报记者 郄建荣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保法实施。新环保法明确提出,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诉讼。同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3个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6年来,由检察机关以及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特别是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逐年增多,基本实现环境公益诉讼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地区的全覆盖。

在中华环保联合会与上海财经大学近日共同召开的“环境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厅副厅长吕洪涛透露,2015年以来,检察机关每年办理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占到所有公益诉讼案件的60%左右。作为国内最大的环保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不仅最早涉足环境公益诉讼,而且仅新环保法实施后提起的诉讼就多达50件,多起案件入选“两高”典型案例。

6年来,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在扩大,案件类型趋于多元,法规制度逐渐健全……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党务廉政专员、二级巡视员李明义在会上表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取得长足发展。

尽管环境公益诉讼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但是,在困扰了环境公益诉讼多年的老问题尚没有彻底解决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相关专家认为,这些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类型多元

“2009年起,中华环保联合会就开始从事环境公益诉讼的探索工作,2009年至2015年,新环保法尚未实施,有些地方法院认为我们没有原告主体资格,其间提起的23起案件有9起没有立案。”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魏哲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新环保法实施后,截至去年底,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的50起案件只有一起没有立案,结案率超过70%,有5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各类典型案例。

“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境公益诉讼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环境公益诉讼取得长足发展。这一点首先体现在诉讼主体日益扩大上。”李明义说,包括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内的提起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数量逐步增加。他说,2015年7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以来已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重要力量。目前,基本实现环境公益诉讼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地区的全覆盖。

同时,案件类型趋于多元,“从法院受理案件来看,涉及大气、水、土壤污染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占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绝大多数,涉及森林、草原、滩涂、湿地生态保护以及濒危动植物,矿产、林木等自然资源保护的公益诉讼案件也呈逐年增长态势。”李明义说,近几年,公益诉讼的法规制度逐渐健全,环境公益诉讼规则逐步细化。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检察公益诉讼司法解释,两高还联合就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应否履行诉前公告程序进行批复等。

李明义指出,环境公益诉讼的审判执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多地法院探索在公益诉讼中适用禁止令,以有效预防生态环境损害的发生和扩大。同时,发挥技术专家在损害事实查明、因果关系认定等方面的辅助作用,增强案件实施查明效果。运用替代性修复方式,灵活适用补种复绿、增殖放流、护林护鸟、劳务代偿等替代性修复责任,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增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确立检察机关主力军地位

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3个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据吕洪涛介绍,在两年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7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作出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专门增加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同年9月,中央深改委决定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公益诉讼检察厅;2018年10月,公益诉讼检察写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2019年4月,检察官法明确公益诉讼的职责。

吕洪涛说,在实践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10月,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20万余件,发出诉前公告和检察建议17万余件,提起诉讼1万余件。

“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通过检察公益诉讼,我们督促修复被损毁湿地面积5千余亩,督促治理被污染水源面积20万余亩,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282万亩,保护被污染土壤154万余亩,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370万吨。”据吕洪涛介绍,2018年,检察机关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1万件;2020年前11个月立案13.5万件。2020年1月到10月,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资源案件总共立案67937件,占所有案件的55.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214件。

他表示,2017年,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以来,检察机关立案的公益诉讼案件逐年增加。吕洪涛特别提到,2017年到2020年,在生态环境和资源领域,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支持,并且执行到位的生态环境的补偿款逾33亿元。

“江苏徐州检察机关在办理公安机关移送的贩卖野生动物案件中,发现海南几家公司把400多只热带海龟卖到多地。”吕洪涛说,在最高检的协调下,检察机关经过与农业农村部渔政管理部门协商,在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支持下,检察机关联合海南当地政府在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嫌疑人的同时,对海龟放归作了一系列的部署,最终放归海龟200多只,并对其中60多只海龟安装了GPS跟踪系统。

环境公益诉讼仍有难题待解

尽管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环境公益诉讼尚存在诸多不足,如专门裁判规则不完善,适用于环境公益诉讼特殊裁判规则研究还需要深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检察公益诉讼等领域尚存不少争议亟待解决;公益诉讼修复资金管理问题不够统一等。李明义说,公益诉讼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研究加以解决。

老问题还包括赔偿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魏哲说,目前,许多赔偿金被放到地方政府财政专户里面。由于有明确的审批流程且必须专款专用,使用起来灵活性较低,导致赔偿金容易变成“僵尸”资金。

除了这些老问题,近来又出现了新问题。其中包括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与政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撞车”问题。据中华环保联合会志愿律师刘闺臣介绍,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山东提起的两起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在法院审理,后来因为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他们的案件被裁定中止审理。“这对宝贵的司法审判资源和环保组织本不宽裕的资金来说都是一种浪费。”刘闺臣说。

就“撞车”问题,魏哲认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该参照环境公益诉讼建立公告制度,以解决主体衔接问题,避免重复诉讼造成司法资源浪费。

此外,环保组织建议,一些“僵尸”资金放着非常可惜,希望能用以支持其他公益诉讼案件的诉讼费、专家费等等,解决环保组织环境公益诉讼当中经费困难问题。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