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2020医保“答卷”请收好!2021有哪些新期待? 2021年元旦首秀惊艳 广州文旅市场恢复94.79% 中国外长连续第31年新年首访选择非洲释放哪些信号? 沈阳调整两地为中风险地区 全市共有中风险地区13个 海水稻是怎么培育出来的?米饭味道是咸的吗?一探究竟 山西运城17名密切接触人员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 李兰娟出任“2021中国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主席 大连疫情源头初步判定为俄罗斯籍货轮 北京假日经济保持平稳 元旦3天旅游收入1.57亿元 元旦假期广东接待游客近1170万人次 恢复超七成 2021,中国登山再攀高峰 为后疫情时期的世界注入“中国力量” 权威发布、回应关切 北京举办200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民法典正式施行——法律重器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奔向火星!“天问一号”需要飞多远? 唱好“双城记” 川渝合作迈入快车道 放管服的“香饽饽”,怎么成了接不住的“烫手山芋”? 汽车零部件外包装阳性,需警惕“货物传人” 元旦假期江西共接待游客854.25万人次 八成为省内游客 中国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将持续跟踪新冠疫苗接种后相关情况 疫苗来了!山东部分地区重点人群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如何监测疫苗不良反应?中国疾控专家答疑释惑 元旦假期四川A级景区吸客超500万人次 短途周边自驾游成主力 元旦假期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未发生重大以上灾害事故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建设提速:蜀道不再难 大连本轮疫情出现超级传播:1人家庭聚会致11人感染 公安部:元旦假期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综合消息:大连疫情出现超级传播现象 广东再现与变异病毒基因相似病例 云南丽江:跨年不停工 丽香铁路建设有序推进 浙江发出2021年首列中欧班列 我国空间站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辞旧迎新气象万千 各地举行多彩活动迎新年 【只争朝夕 生机勃勃】京唐铁路廊坊段梁体架设进行中 让长城活起来传下去(文化脉动) 新疆边防官兵巡逻祖国边防线 【只争朝夕 生机勃勃】两万多人坚守岗位 中老铁路建设正酣 2021年中国科技的脚步依旧不停 我们将走得更广更深更远 【只争朝夕 生机勃勃】四川天府机场航站楼具雏形 试飞即将展开 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迎新年活动 NMN吹响“长寿时代”号角,基因港NMN树立行业品质标杆 深圳高杰等49人涉黑案终审宣判 2021年中国科技的脚步依旧不停 我们将走得更广更深更远 成渝共筑开放通道 内陆开放跑出“加速度” 2020年云南接待游客超5.3亿人次 同比恢复65% 辽宁大连:本次疫情病毒从冷链码头传播到社区、商场、学校、医院 这兄弟俩联手,能干大事! 甘肃敦煌持续探大漠冰雪游 欲借“冷资源”破题淡季游 河北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中国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外媒看中国) “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元旦假期迎八方来客 扬客家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这份2020医保“答卷”请收好!2021有哪些新期待?

2021-01-04 09:29:00来源:工人日报

【二〇二〇年终盘点】医保“答卷”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每一个人席卷其间,让大家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切的需求。

疫情似一次大考。面对“突发”的考卷,每一个人都是考生。为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医保部门在拿到考题后反应迅速,用免费治疗的承诺,砌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让“考生们”从容走上考场、“遇疫不慌”。2020年,不仅是疫情的“压力测试”,在“如何花更少的钱,让人们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道重大课题前,医保领域改革力度空前。

当前,一场关乎近14亿参保人生命安全的“大考”仍在继续。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人们期待着迈向深水区的“十四五”医改,用“革新之笔”书写一份暖心的“健康答卷”。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 疫情期间,“两个确保”对于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创新。

疫情期间,“两个确保”对于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创新。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

疫情期间,“两个确保”对于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创新。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

三次国家组织集采覆盖的品种达到上百种,对未来规范药品流通环节,建立医保药品的支付标准,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起到了很大作用。(据新华社)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张铁军: 我们将和安全质量监管部门联合,对每一个冠脉支架从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形成追溯链条,让患者放心使用。 (据《健康报》)

疫情期间,“两个确保”对于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创新。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要千方百计“保基本”。此次调整,医保基金支出没有明显增加,参保患者的药品支出明显节省,医保药品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疫情期间,“两个确保”对于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创新。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

医保支付,为新冠肺炎治疗“买单”

新冠病毒传染性较强,如果不明确治疗费用,不利于及时诊断治疗和控制传染源。

2020年1月22日,疫情发生之际,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卫健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两个确保”: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时值春运,人员流动大。对于确诊患者,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异地的患者都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补助。

由于疑似患者人数远超确诊患者,5天后,一份补充通知印发,明确疑似患者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和财政兜底。

治疗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花多少钱?国家医保局曾给出答案:每位新冠肺炎患者平均医疗费用2.15万元,医保支付比例约66.7%,剩余部分由财政补助。由于确诊人数的浮动,这个数字也在动态变化。不过,面对疾病,医保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从未变过。

从预付资金减轻医院垫付压力,到支持对慢性病患者开“长处方”,再到明确可以延期缓缴医保费,国家医保局推出“一揽子”举措应对疫情,一切以保证人民生命健康为目标。

不止是全力以赴保救治,医保部门还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复工复产,明确对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可实行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

疫情防控期间,核酸检测成为防控疫情的有效措施。为支持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国家医保局要求将核酸检测等项目纳入医保、降低收费。

疫情使得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看病、复诊面临困难。就在人们转至互联网寻求医疗服务之时,医保部门推进将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报销,提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联网医疗机构复诊可医保报销。

随着多地试水将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一场医保的“互联网革命”正加速开启。2021年,我们期待医疗“移动”起来。

国家“团购药”打对折,进入“一分钱”时代

2020年8月20日上午,上海虹桥路2419号内龙柏云廷会场大门敞开,大门内外人头攒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如期开标,189家药企在这里参与56种药品的竞价。

10点,激动人心的唱标环节来了。各家企业的申报价格一一出现在大屏幕上。报价一个比一个低,竞争近乎“肉搏”。

药企争相挤进带量采购的大门。所谓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药品的“超级团购”,政府明确采购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低价者中标。

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角逐,来自125家企业的55种药品采购成功。

这是国家组织的第三批药品带量采购。最早一批是2018年底在11个城市的试点,采购了25个品种。蹚出一条可复制的路子后,2019年9月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2020年,带量采购更是“马不停蹄”,从年初第二批中选的32种药品,到2020年8月开展的集采,采购药品种类越来越多。

三批带量采购共112种药品中选,平均降价54%。这些药品包含高血压、心血管、肿瘤等慢性病及重大疾病用药。就连家庭常备的布洛芬、阿莫西林等,都被端上了“团购”的谈判桌。

从第二批带量采购,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降至每片0.033元,到第三批治疗糖尿病的盐酸二甲双胍片降至每片0.015元,最低价不断被刷新,人们惊呼药品降至“一分钱时代”。

过去,由于“带金销售”,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长期虚高。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核心是承诺采购量,确保使用,使药企不必再为药品销量而“公关”,降低药价。

目前,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步入常态化。未来,预计每年开展两批药品的带量采购,有关药品只要符合采购条件,即将触发国家组织带量采购。这意味着更多药品降价在路上。

心脏支架被砍成“白菜价”,跳水至700元

不仅仅是药品,今年带量采购的“朋友圈”扩大到了高值医用耗材领域。

曾经动辄上万元的心脏支架,经医保部门“灵魂砍价”后,能降至多少?答案在2020年11月5日揭晓,700元!

当天上午,作为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首个品种,冠脉支架开出“白菜价”,从均价1.3万元左右跳水到700元左右。网友戏称这是史无前例的“双11巨惠”。

长期以来,介入人体、临床使用量大的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眼科人工晶体等高值医用耗材,因价格虚高、过度使用广受诟病。为降“虚火”,国家筹划已久,并将改革的“第一枪”瞄准了单价高、用量大的冠脉支架。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首位致死病因。目前,2400多家医疗机构每年使用约150万个冠脉支架。而患者的实际需求比150万大。需求没有得以满足的主要原因是贵,用不起。

成本五六百元,出厂价两三千元,进入医院、摆在患者面前的冠脉支架价格超万元。差价如此之大,主要在于太多“中间商赚差价”。

这一次,医药企业不约而同地降价,降幅达93%。他们之所以愿意拿出如此低价,在于“市场的魅力”。此次采购首年意向采购量占2019年冠脉支架采购量的65%。

价低不代表质量差。国家医保局表示,经过成本测算,报价在合理范围内。此次采购中,医院常用的主流产品基本中选。这说明,中选支架是临床长期使用的成熟产品,也确保了医生的使用感和过去无异。

2021年起,患者已经可以用上降价的冠脉支架。给高值医用耗材“挤水分”,冠脉支架只是开始。根据官方部署,更多高值医用耗材降价的大棋已经布下。

好药新药进医保,把钱花在刀刃上

受疫情影响,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得比往年晚一些,在2020年即将结束时压轴出场。

2020年12月16日19时,随着最后一个治疗黑色素瘤的药品谈判完成,为期3天的2020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完成了最为紧张的谈判环节。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与普通百姓看病用药、医保报销息息相关,是医保基金需要为哪些药品“买单”的重要依据。

2020年12月28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面世。这一版目录新调入119种药品,包括谈判调入的96种独家药品和直接调入的23种非独家药品,谈判药品平均降价50.64%。

消息发出后,迅速冲上“热搜”。与往年相比,此轮谈判药品数量最多,惠及的治疗领域最广泛。慢阻肺用药、红斑狼疮用药、肿瘤免疫治疗用药、儿童用药……新增药品共涉及31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86%。患者受益面更加广泛。

以往医保目录调整,药品准入门槛一般截至上年年末。此轮调整首次将时间扩大到调整工作方案公布之日。最终,16种2020年新上市的药品被纳入目录,这让患者能尽早从药品研发中受益。

同时,此次调整首次尝试对目录内的“老品种”进行降价谈判。经谈判,14种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药品谈判成功并保留在目录内,平均降价43.46%。

“长期以来,医保药品目录内安全无效的‘神药’盛行,‘只进不出’,影响群众获得优质药品服务。”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指出,将大量“神药”调出目录的同时,把不少好药纳入医保,实现了结构优化。

今后,医保药品目录将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这意味着更多救急救命的好药有望及时纳入医保,人们的用药保障和就医获得感将不断提高。

2021 我们对医保有哪些新期待?

本报讯 (记者窦菲涛 实习生于芊芊 白至洁)2020年即将结束时,医保谈判灵魂砍价“名场面”再现。119种新药纳入医保,降幅过半,引得网友连连称赞。为了解新的一年里大家对医保还有哪些期待,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在北京的街头随机采访了数十名参保者。

近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买单”、药品和冠脉支架大幅降价……2020年,医保领域众多惠民政策加速落地,为抗击疫情、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采访中,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参加了医保。其中,年轻人看病少、使用医保频率较低,一些老年人表示常在看病时享受到医保报销。

疫情当前,金融行业从业者张宏龙最关注新冠肺炎治疗的消息。得知新冠肺炎用药全部纳入医保报销,他特别兴奋:“这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家里老人有慢性病,每个月要去医院开药,报销比例挺高的。”在房地产行业工作的乔女士平时比较关注看病报销的新闻。“2020年医保惠民政策挺多的,如冠脉支架从均价1.3万元降到700元左右,降价力度还是挺大的。”她说。

2020年,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步入常态化等制度创新,让不少患者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改“红利”。

受疫情影响,2020年很多地方实行网络预约挂号,这在降低疫情扩散风险的同时,给一些老年人就医带来不便。退休多年的李奶奶说,对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网上预约挂号不太方便,“今后能不能再简化一些?”

“年轻人身强体壮,医保报销比例可以低一点。这样一来,也能鼓励年轻人多锻炼、增强体质。而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身体机能也在下降,报销比例可以相对高一些。”张宏龙建议道。

平日感冒发烧时,乔女士和家人常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病。但她发现,相较于大医院,社区医院采购药品种类有限。她期盼道:“新的一年,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用药能在社区医院开到。”

记者 李丹青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