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的“香饽饽”,怎么成了接不住的“烫手山芋”? 汽车零部件外包装阳性,需警惕“货物传人” 元旦假期江西共接待游客854.25万人次 八成为省内游客 中国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将持续跟踪新冠疫苗接种后相关情况 疫苗来了!山东部分地区重点人群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如何监测疫苗不良反应?中国疾控专家答疑释惑 元旦假期四川A级景区吸客超500万人次 短途周边自驾游成主力 元旦假期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未发生重大以上灾害事故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建设提速:蜀道不再难 大连本轮疫情出现超级传播:1人家庭聚会致11人感染 公安部:元旦假期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综合消息:大连疫情出现超级传播现象 广东再现与变异病毒基因相似病例 云南丽江:跨年不停工 丽香铁路建设有序推进 浙江发出2021年首列中欧班列 我国空间站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辞旧迎新气象万千 各地举行多彩活动迎新年 【只争朝夕 生机勃勃】京唐铁路廊坊段梁体架设进行中 让长城活起来传下去(文化脉动) 新疆边防官兵巡逻祖国边防线 【只争朝夕 生机勃勃】两万多人坚守岗位 中老铁路建设正酣 2021年中国科技的脚步依旧不停 我们将走得更广更深更远 【只争朝夕 生机勃勃】四川天府机场航站楼具雏形 试飞即将展开 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迎新年活动 NMN吹响“长寿时代”号角,基因港NMN树立行业品质标杆 深圳高杰等49人涉黑案终审宣判 2021年中国科技的脚步依旧不停 我们将走得更广更深更远 成渝共筑开放通道 内陆开放跑出“加速度” 2020年云南接待游客超5.3亿人次 同比恢复65% 辽宁大连:本次疫情病毒从冷链码头传播到社区、商场、学校、医院 这兄弟俩联手,能干大事! 甘肃敦煌持续探大漠冰雪游 欲借“冷资源”破题淡季游 河北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中国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外媒看中国) “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元旦假期迎八方来客 扬客家文化 大连疫情基因组与俄罗斯流行毒株高度同源 沈阳通报新增4例确诊病例详情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6例 2021年“科学探索奖”申报启动:继续资助青年科学家投身基础研究 变味的“马上就办”,如何归位? 开启“返程模式” 长三角铁路今日计划增开旅客列车88列 大连金普新区回应医护和志愿者挤货车 最美中国色之十:中华医药篇 沈阳全员核酸检测:455万余人已完成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探访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村民从“与猴争利”到“以猴为荣” 北京已接种疫苗73537剂 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对于变异新冠病毒我们不必过于恐慌 中国科研团队突破技术封锁 研发高精度量子重力仪 川渝携手推动双城便捷服务 “一家亲”提升民生幸福感 中经评论:推动城市“新陈代谢” 打造绿色家园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2020年产天然气318亿方 建成西南首个300亿大气区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迎变动,4倍LPR上限期限新老划断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放管服的“香饽饽”,怎么成了接不住的“烫手山芋”?

2021-01-04 09:26:45来源:半月谈

放管服的“香饽饽”,怎么成了一些地方基层接不住的“烫手山芋”?

上篇

三放三不放,到底放不放

半月谈记者白田田 郑生竹 胡伟杰汪奥娜

各地近年来从简政放权入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各类行政审批大幅压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然而,一些基层单位和市场主体反映,目前仍然存在“三放三不放”现象。少数部门、地方放管服做虚文章、设隐门槛、造中梗阻,不同程度影响“放”的成效。

“虚放实不放”,做纸上改革虚文章

多地参与放管服改革的基层干部认为,一些部门放权时有选择性,下放的多为责大利小的事项,而核心权力牢牢抓在手里。

比如,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的事项,责任大、风险高,而一些程序繁杂的事项办事频率高,又需要时常接待,对于这些事项,上级部门放权“甩锅”的积极性就很高。

重要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审批权限与所涉部门利益攸关,属于须牢牢抓在手里的核心权力,想放就比较难了。

中部某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透露,目前该省、市、区三级市场监管部门还有1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多”。比如,食品流通环节的商户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销售计生用品的超市需要办理二类医疗器械备案等,诸如此类的许可事项只要管好生产源头并加强监管,就可以进一步压减。但相关部门出于“多重考虑”,仍将其握在手里。

一些部门还专门下放多年不办、无关紧要、不具备普遍性的事项“凑数字”,“放”的事项看上去很多,但经营者没有产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为例,有的省份在市场监管领域仅取消了“从事强制性认证以及相关活动的检查机构指定”这一项由市场监管总局行使的行政审批事项。该事项与普通办事者关联度不大,未能真正惠及创业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

“明放暗不放”,设绊住脚步“隐门槛”

一些简政放权事项还存在“明放暗不放”问题,即公开的文件政策中明确了“放”,或者不存在“禁止性规定”,但市场主体在办理业务时遭遇隐性门槛。

半月谈记者在西部某地采访时发现,部分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窗口在办理餐饮服务登记时,将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的规定扩大化,导致经营面点、茶餐、咖啡的餐饮食品门店,即使没有严重的油烟、异味,也难以登记注册。

还有的部门制定“土政策”,致使一些事项“名为备案、实为审批”。2019年1月,甘肃省委组织部会同多部门印发通知,将引进高层次人才由过去的“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然而,甘肃省人社厅随后出台部门规定,要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报备材料必须由甘肃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盖章后上报,涉及11项审批内容。用人单位走完整个流程,至少需要省委编办盖章2次、省教育厅盖章7次。

2019年底,甘肃省委对甘肃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严肃问责,并在全省进行通报批评。

“此放彼不放”,有如鲠在喉“中梗阻”

一些受访者反映,不同层级、地区、部门、环节之间“此放彼不放”,让政策落实走了样、打了折。

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生产汽车高性能铸造铝合金的企业,在全国有8家子公司。公司在筹备上市期间,需要16个职能部门开具“无违法证明”。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在不同地方感受到明显“落差”:有的地方取消了“无违法证明”,以“信用报告”取而代之;有的地方还需企业到一家家单位开具证明,耗时达2个月;有的地方需要分管副市长出面“特事特办”。放权力度各地不同,审批流程一地一策,让一些企业无所适从。

一些事项涉及多个部门,因为协调不畅,导致这个部门放了,那个部门却没放;这个部门下放快,一步到位,那个部门下放慢,拖拖拉拉。部门放权不同步,导致原本在同一层级办的事情转到多个层级,办事企业来回跑,反倒麻烦了。

三放三不放,何种心理作祟

“三放三不放”的一大原因,是一些地方在口号上“讲大话”、在数字上“做文章”,出现了“放”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政务办将主要精力花在“搞宣传、玩概念”上,很多东西变成了“口头改革”。有的省份在今年推行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刚开始时一味“求多”,列出的服务清单涵盖100多个事项,可实际上并没有办理能力。

又如,因为上级要考核“网上办件量”,有的乡镇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对于一些上门办事的群众,“多此一举”地要求他们在手机上操作。还有基层工作人员反映,当地推行某综合服务系统,由于实际业务量不多,只好把企业注册登记等其他系统上的信息转录过来,让数据显得更好看。

一些基层干部直言,选择性、避重就轻式放权的背后,体现了根深蒂固的部门利益。一些部门领导出于所谓的部门地位考虑,认为部门权力不能在他这一任上丢掉,不然要对所在部门“负历史责任”。

“准入代替监管”的老观念尚存,也是原因之一。一名基层行政审批工作干部说,按规定,设立养老机构并没有前置条件,但有的地方以养老领域容易出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为由设置门槛。

究其原因,乃是“宽进严管”的审批改革理念尚未成为共识。中部某地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科科长说,各部门一起开会时,公安机关提起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案件时,经常质问市场监管部门为何发这么多营业执照,甚至提出要在登记注册环节对投资类相关企业进行限制。

相关专家认为,对高风险行业加强管理是有必要的,但应该做到依法、公开、透明,不能让企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下篇

不是不想接,基层接不住

半月谈记者郑生竹 白田田 胡伟杰汪奥娜

放管服改革过程中,除了有上级权力下放不彻底的一面,也有基层接不住的一面。一些事项下放时未充分考虑基层承接能力,且市场准入门槛大为降低后,事中事后监管跟不上。想象中的“香饽饽”,反成为“烫手山芋”。

人财皆不足,“小马拉大车”

人员不充足,经费不到位,责任放下来,基层难接住。多名基层干部反映,基层办事人手本就已捉襟见肘,一些部门在下放事项时,未充分征求地方意见,也不考虑基层能否接得住。

“基层执法人员数量有限,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执法力量尤其不足,执法人员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可以说是‘小马拉大车’。”中部某县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有关负责人说,该局在一线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只有5人,仅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这一项工作,每年要检查超过500个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及周边餐饮经营户。即便整合教育、卫健等部门的力量,人手也远远不够。

基层履行事权专业性不足,且人才匮乏,也成为制约基层接权的短板。比如,药品监管专业性强,在此项监管事项下放前,有的地市建有专家库,市一级监管部门可从专家库里直接抽调人员监管。现在,有关药品事项的发证、监管工作都放到县区一级,基层没有能力承接。执法时,县一级需要从外地聘请、抽调专家,面临多重难题。

赋权不赋能,事权挺烫手

权力下放不同步、不完整,导致基层空有权,却无能。比如,一些部门将处罚权下放,相应的许可权留在手里。基层空有权力,却无用权的主动性,以致不愿接权。

基层干部介绍,此前有部门在推进加油站成品油零售行政审批改革时,下放了监管责任。但地方不想担负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坚决不想接。后来,该部门将加油站审批权一同下放,事情才了结。

下放事权不敢接,一些基层干部有避嫌免责心态。根据201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4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用公开招标。在实际操行中,一些部门巴不得几千上万元的项目都拿出来招标,只求“程序合理”,不找麻烦。

出现上述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一些事项的权力和责任下放了,但相关的履权能力、配套政策没有同步下沉。在基层干部看来,上级把一些事项一股脑下放后,后续出现监管、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却需要基层自己解决,上级有“甩锅”嫌疑。

基层干部认为,上级部门放权时,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合理分配省市县之间的监管力量,加强薄弱环节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承接能力。

难防钻空子,监管显吃力

放管服改革推行以来,由于推行证照分离、登记注册不需验资,事前审批事项大幅减少,极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活了创业热情。但市场准入门槛变低,也使得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

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私利,批量设立空壳公司,浪费行政成本,甚至不惜采用违法手段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登记,给后续登记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麻烦。而处理群众对冒名登记的投诉远比企业登记费时费力,也让社会公众对登记机关产生了怀疑,认为是登记机关的错误导致了冒名登记现象的发生。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当前一些地方不同审批体制下权责不明,人为割裂了审批和监管两个密不可分的职能,以致事中事后监管不足。如同一行政区划内同时存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行政审批局,双方推诿反复,导致行政效率降低,出现监管漏洞,无法按照国务院“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行事。同时,审批实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有空当,监管履职标准和监管权责不明确。多重问题叠加下,监管真空问题不时出现。

未来改革力度加大,要求地方政府在统筹各关联部门工作时,需明确职责、联动监管,形成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信用核查和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估分级和分类检查、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的全过程闭环监管,全力补足监管漏洞。(参与记者:庞明广 张晓龙 魏一骏 周立权)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