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 自立自强(2020特别报道) 对“洋垃圾”说不!明年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 总台记者眼中的2020世界丨携手抗疫的努力 跨越珠峰的友谊 测风云气象 守皓月晴空(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外交部:中国抗疫成就是对隐瞒疫情谬论最好回答 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巴基斯坦年轻人认为,中国是非常成功的国家!” 哈尔滨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港珠澳大桥航标处挂牌 “像”由“芯”生:中国打造自主高端图像传感器芯片 “两节”将至,文旅部提醒:非必要不安排出境旅游 四川开放大学揭牌 将打造“互联网+”新型高等学校 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增长 “十三五”期间江西林业生态扶贫带动118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辽宁沈阳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4例 防控不力将追责 多部门:落实采购政策 保障短缺药品供应 “非”同一般的2020丨蒙内铁路中肯“师徒”的新年心声 住建部:将加强对养老服务设施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12月30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宁波港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 备战年报行情!290家公司年报业绩预喜,机构高频点赞7只绩优股! 标普信评首评中国企业主体,外资给出的A意味着什么? 央企供给侧改革成绩单发布:5年整合煤炭资源2.4亿吨 晚间公告|12月29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临门刹车,广州农商行因何上会前撤回IPO?此前资产质量真实性屡受监管质疑 盘前必读丨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重磅发声,小米11正式发布 见证“十三五”|商务部:预计2020年实际使用外资将超过14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二师兄”的2020:猪价一波三折,10余上市猪企业绩翻倍 三款国产PD-1医保支付价曝光,百济神州年治疗费用或最低 光伏玻璃火爆龙头赚翻,2021年价格或将维持高位 特朗普放行2.3万亿财政刺激!道指涨超200点美股齐创新高 中国去年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八学科排名居首 QFII首度参与两融交易,A股市场再引活水 全面消杀 北京区奔驰4S店营业时间进行调整 争相入局高端整车项目,“互联网造车”落地在即 宁德时代拟投390亿元建3大电池生产基地 日产扭亏为盈计划:后戈恩时代的复苏 传三菱将于2021年推出e-EVOLUTION电动SUV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漫评 | 依托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治理 领导干部在文艺作品中随意挂名要不得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国“2021财年综合拨款法案”涉华消极条款发表声明 党内法规学科的权威教材——《党内法规学》简评 最高法: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纠纷中尊重8周岁以上子女意愿 接受捐款还是单位受贿 从湖南郴州原人防办主任曾凡军案说起 最高法:司法解释凡是与民法典规定不一致的坚决废止 舒庆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云南为715名受到不实举报干部澄清正名 来了!中国首部卫星新闻纪录片 院士谢华安:推广再生稻对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用发展实绩赢得群众信赖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中国科技 自立自强(2020特别报道)

2020-12-30 15:42:10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我们共同见证了这样一串数字——“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已累计飞行约3.7亿公里;在38万公里之外,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奋斗者”号勇闯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一项项成就,标注着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度。一项项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既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持续推进,也有赖于对创新土壤的厚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展望新的一年,中国科技必将在新征程上创造新成就。

——编 者

高度+

科技实力进一步跃升

【岁末回眸】

今年9月,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名列第14名。而创新能力指数位列前15名,通常就被认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现在,我国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回首这一年,我国科技事业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科技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有力支撑: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前沿创新成果频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功构建,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建成放电……

【编辑感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们怀着梦想,锚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勇攀科技高峰。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今年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每一次技术攻关与突破的背后,都是孜孜不倦的潜心探索。每一次对未来生活蓝图的描摹,都在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着力量。

力度+

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

【岁末回眸】

“十三五”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铁基高温超导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国际科技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的源头作用正日益凸显。

这背后,是我国对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持续加强重视、加大投入。今年年初,科技部等5部门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稳定支持、创新管理,强化基础研究的原创导向,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而后,《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发布,从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等5个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指明方向。

【编辑感言】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长期以来,跟踪式的研究多、重大原创成果少,是我国与科技强国的主要差距。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加快科技创新,尤其要下好先手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必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厚度+

科研生态进一步优化

【岁末回眸】

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得益于持续优化的科研环境、不断厚植的创新沃土。

改革评价体系方面,《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文件出台,以破除论文“SCI至上”为突破口,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优化学术生态。

完善激励机制方面,科技部等9部门出台《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三次修订,强化奖励的学术性,让潜心研究、勇于超越的科技工作者收获荣誉、鼓足干劲。

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科技部出台《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划定科研活动规则的“边界”,引导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强化“底线”意识,推动科研活动有序开展。

【编辑感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潜能有效释放出来。今年以来,推进科技评价改革,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让科技创新的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温度+

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岁末回眸】

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这一年,科技发展不断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大国重器紧贴百姓生活。目前,北斗导航定位服务已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和民生领域。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公共安全……北斗系统的行业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农业物联网实现“手机种地”,商务会议相约“云端”,足不出户可享远程医疗,3D云镜帮助穿衣搭配、在线购物,自动驾驶在一些城市开放测试……当下中国人正在享受便利的智能化生活。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开展的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相关试点城市超过500个。

【编辑感言】

世界因科技更多彩,生活因科技更丰富。这一年,我国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成效显著,科技进步的成果进一步浸润到亿万中国人的生活中,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百姓的生活品质,提升了社会治理效率和精细程度,为人们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美好的智能化生活背后,不仅是科技创新更加凸显民生导向、研发链围绕民生需求发力,也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畅通、产业链面向民生需求布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正走出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据来源: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等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30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