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莎士比亚不再写诗 不小心删了重要文件?别慌!这样做就能恢复 以工代赈,托底贫困农民就业 长征八号首飞告捷,火箭回收时代何时来? 一张网改变产业生态 商用一年,5G给你我带来什么? “00后”武警新兵野营拉练:负重20公斤 日均徒步30公里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25年举办400期逾2万人参加 外交部就美商务部将58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等答记者问 腾飞九天启新程——长征八号首飞成功侧记 台湾近20万人联署“拒莱猪” 消费者团体吁当局悬崖勒马 疾控专家:新冠疫苗接种非常有必要 接种后要继续戴口罩 环保“绿箭”来了!长征八号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惊喜? 综述:日本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20万 医疗界发布紧急事态宣言 埃及航天局执行主席穆罕默德·库西: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返回地球是“巨大科学成就” 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为喷气燃料 病毒出现变异!戴口罩能防住吗?疫苗还有效吗? 长征八号来了!从它身上能看到未来火箭的影子 期待婚姻登记全国联网通办早日实现 国际交流日益紧密 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被“叫停” 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荣乌高速跨津霸铁路特大桥转体成功 公安部:抓获为电信诈骗提供转账服务的“跑分客”嫌疑人490余名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服务京津冀 助力天津发展 欧盟积极打造可持续与智能交通体系(国际视点) 【追寻先烈足迹】我愿以身许国——西南联大校友邓稼先的故事 中科院生物资源目录发布 逾735万份数据形成完整系统 人民日报望海楼: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聚焦防疫 2020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浏览量逾千万人次 外交部:中日韩合作是东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力源 天链卫星创新助力“长八”首飞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草案)》 中国重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在乌兹别克斯坦启动 中国农科院与中国林业集团将共建国家级农林作物种子基因库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面对疫情挑战 香港银行体系稳健、金融市场蓬勃发展 “十三五”西藏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重点领域 深化医疗康养合作 增进人类健康福祉——来自中日新时代健康论坛上的代表声音 苗多多——全国领先的苗木发展平台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介绍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及接种情况 构建终身学习账户 长三角学分银行正式运行 为生态扶贫插上科技“翅膀” 疫苗接种:安全第一不抢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 坚决防止冬春季疫情反弹 国务院安委办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明查暗访 山东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 设立奖励资金、实行动态管理 焦作市总高质量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 罗冠聪自称向英申请政治庇护 外交部:结局只有失败 嫦娥五号搭载北京冬奥会展示品交接仪式举行 民航局:已累计向中外航空公司发出熔断指令140次 中国民航整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事故指标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云遥宇航气象探测载荷随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顺利升空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物理学的莎士比亚不再写诗

2020-12-23 09:29:30来源:中国青年报

物理学的莎士比亚不再写诗

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为凝聚态物理学做注解,恐怕只有冯端会这样做。

“像波涛滔滔不息地滚向沙滩,光阴也分秒必争地奔赴终点。后浪和前浪不断地循环替换,前呼后拥,一个个在奋勇争先。”在教材《凝聚态物理学》中,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冯端把这段诗作为“不同结构中波的传播”一章的浪漫注解。

写作这本书时,冯端已年过八旬。他曾说,科学和艺术可以彼此应和,诗歌和物理也彼此相通。有西方同行称他为“科学界的莎士比亚”。

他从金属物理到晶体物理,做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推动了纳米材料在中国的发展,是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他早期编写的《金属物理》是国内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被学生视为金属物理的“圣经”。

在实验设备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冯端带领他的学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束浮区区熔仪。他还制出钼、钨单晶体,这些金属正是用于制造导弹等武器的核心材料。

他的女婿、江苏省科技厅研究员冯步云称。人们常常在图书馆看到他的身影,一待就是大半天,这个习惯持续到他90多岁住进养老院前。

“科学是没有奇迹的,科学的每一步都是平淡的。”冯端曾经说。但他把这平淡的科研工作做出了诗意。

他在《凝聚态物理》的每一篇开头都引用一句相关的诗篇。“晶态面面观”里是英国诗人白朗宁的诗句,“在世间,残缺的拱弧;在天上,完美的浑圆。”

2006年,他在编写《凝聚态物理》下册时,预计年内能杀青,他引用英国诗人斯温伯恩的诗形容彼刻的心情:“即使最疲惫的河流,蜿蜒曲折,终能安然入海”。

他酷爱诗歌。与妻子陈廉方相识之初,冯端就送给她普希金的《青铜骑士》和何其芳的《夜歌和白天的歌》,那是他当时最喜欢的两册诗集。外地出差时,冯端更是每日为妻子写诗寄托情思,信纸攒满了一只小皮箱。2015年4月,在60年钻石婚纪念日上,他们还一同作诗。

他的学生、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胡安称他知识渊博、记忆力超强,像一本“行走的物理学检索引擎”。胡安曾带着一个词典上都查不到的俄文词请教冯端,冯端一看便指出,这个词是在生物学文章上看到的,并准确解释出了词意。

冯端始终否认自己是天才。他曾谦虚地说,“我知道自己不聪明,但孜孜不倦地努力,总能做出一些成绩来的。”他也被困难纠缠过,但“我将打破一切障碍”,这句刻在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手杖上的话激励着他。

他打了个比方,为了摘到墙头的鲜花,找梯子、寻砖头、踮脚尖都是费力的。摘取科研果实的过程亦是如此,他相信“谋事在人”。

冯端精通英、法、德、俄四门外语。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大学期间选修的外文课程,以及对原版小说的大量阅读。

去他家拜访的人不少,无例外地都被宽阔的书架和遍地的书吸引了。有人这样描述:“一屋墨香,满眼尽是随意摊放的书和零散的纸片,冯端手捧书卷,寂静安然。”几年前,胡安去养老院探访冯端时,偶然一瞥,床头依然是书。

冯端曾说,“我一介书生,这辈子所做的无非读书、教书、写书。”他从上世纪40年代跟随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毕业留南京大学任教60余载。南大原校长蒋树声,中科院院士王业宁、闫乃本等都是他的学生。

南京大学原物理系主任张世远称他是南大物理学院的“总设计师”,胡安把他比作物理学院的“姜子牙”。其中一件大事是,在冯端推动下,1984年南大成立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Nature》曾评价,这是“已经接近世界级水平”的研究机构之一。

“实验室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过分。”冯端直接指出,中国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历来是灌输太多,但创新不够;学生过于相信书本,缺乏闯劲。应通过现代科学教育,特别是实验室中的教学来培养。他赞同被称为“东方居里夫人”的物理学家吴健雄的观点:一个大学是不是研究型的,要看周六日的实验室里有没有灯光。

冯端还是南大研究生院首任院长。他曾提出,研究生毕业不是学习的终止,而是事业的开始。英语中把“毕业日”称为commencement day(始业日)。他引用英国一篇童话小说《镜中世界》说,纸牌皇后要拼命飞奔,方能保持静止。同样,现代社会变化迅速,不进则退。

2012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

2020年12月15日,这位科学巨星在南京陨落。享年98岁。

冯步云说,冯端一门心思搞科学,生活非常简单,离世前没有特地安排什么,也没留下特殊物件。

能找到的是,在一份公开的影像资料里,这位耄耋老人有一段颇具诗意的寄语。他用颤抖的声音说:“年轻的朋友啊,希望你们对科学要爱好、有兴趣、进得去。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知,可能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