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烈足迹】我愿以身许国——西南联大校友邓稼先的故事 中科院生物资源目录发布 逾735万份数据形成完整系统 人民日报望海楼: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聚焦防疫 2020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浏览量逾千万人次 外交部:中日韩合作是东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力源 天链卫星创新助力“长八”首飞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草案)》 中国重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在乌兹别克斯坦启动 中国农科院与中国林业集团将共建国家级农林作物种子基因库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面对疫情挑战 香港银行体系稳健、金融市场蓬勃发展 “十三五”西藏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重点领域 深化医疗康养合作 增进人类健康福祉——来自中日新时代健康论坛上的代表声音 苗多多——全国领先的苗木发展平台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介绍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及接种情况 构建终身学习账户 长三角学分银行正式运行 为生态扶贫插上科技“翅膀” 疫苗接种:安全第一不抢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 坚决防止冬春季疫情反弹 国务院安委办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明查暗访 山东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 设立奖励资金、实行动态管理 焦作市总高质量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 罗冠聪自称向英申请政治庇护 外交部:结局只有失败 嫦娥五号搭载北京冬奥会展示品交接仪式举行 民航局:已累计向中外航空公司发出熔断指令140次 中国民航整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事故指标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云遥宇航气象探测载荷随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顺利升空 超过735万份生物资源数据 中科院生物资源目录发布 因疫情上网课担心影响学历认证?教育部明确不会! 三地合作探索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新路径 中国将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成钢被开除党籍 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拟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湖北推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助力科技企业复工复产 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拟完善海上搜救机制 难忘!30句话回顾一起走过的2020 云南为滇金丝猴“自由行”建6000余亩栖息廊道 中国拟修法加强海上交通管理 你安全生产了吗?国务院安委办正在明察暗访 国家邮政局:快递瘦身胶带封装比例已达95% “新华视点”今年曝光的这些新闻后来怎么样了? 美商务部将58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中方回应 新华时评:再远的路,能“走得好”就近了 科普:变异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级版”吗 目前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乔迁新居 检察机关分别对邢培彬、余春存、孙芬提起公诉 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继续强化“人物同防” 美国会通过含涉华消极内容法案 中方回应:坚决反对 美涉华报告折射一些人深陷假想难以自拔 “WeChat”还是“格呈”?藏族学者谈藏语术语标准化意义 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原二级巡视员施水祥接受审查调查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追寻先烈足迹】我愿以身许国——西南联大校友邓稼先的故事

2020-12-23 09:27:16来源:环球网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占领北平城,强迫青年学生游行庆祝,14岁的邓稼先愤然将日本旗帜踩在脚下,离开北平前往昆明。

1941年,邓稼先考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而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从吴有训、周培源、叶企孙、吴大猷等多位知名物理学家,受到了第一流的学术培养。那正是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候,昆明城空袭不断,跑警报成了师生们的家常便饭。在最艰难的条件下,联大师生仍然坚持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为抗战建国积蓄复兴力量。

26岁就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邓稼先,毕业后的第九天就立即动身,返回当时还一穷二白的中国。当时国际局势严峻,在断绝了所有外部援助的情况下,中国决定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原子弹。曾经有外国专家这样断言:“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作为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邓稼先顶着重重压力和同事们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敲开了自主研制原子弹的大门。一次核试验的事故中,为了捡回一枚重要部件的碎片,邓稼先命令所有的人都在场外待命,自己却毅然冲进了那片意味着死亡的荒漠,受到了致命的辐射伤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零八个月后,邓稼先领导团队又成功地设计出氢弹,铸就了国家的和平之盾。

1985年,61岁的邓稼先终于调回北京,分离28年,妻子许鹿希终于等到丈夫回来,而丈夫却身患绝症,一年后便与世长辞。邓稼先躺在病床上,对大家说的最多的是,“你们大家快回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中国落的太远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忍受着体内不停出血的剧痛,坚持写下一份对中国核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的报告,并叮嘱他的妻子说:“这份报告比我的命还珍贵。”

1999年,在获得两弹一星元勋称号的23位科学家中,有八位即出自于西南联大,邓稼先正是其中一位。先烈们以身许国的信念无论在何种困难面前从未动摇过,他们见证了祖国从积贫积弱到独立自强的过程,更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其中,无愧于年少时“中兴业,须人杰”的承诺。我们追忆这些远去的背影,也更加明白,国家贫弱之时需挺直脊梁,民族复兴之时当成为栋梁!

(本文据西南联大博物馆提供的视频材料整理编发)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