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宜居建设再“升级”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升“湾区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各项便利举措不断颁布,逐步推动在广东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方面逐步实现与港澳的衔接。最新的进展,是粤港签署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57项措施,当中多项措施将为港人在内地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如港人日后在广东买房可望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可参加养老保险,享受相应待遇和财政补贴,随迁子女教育保障等。这些措施让大湾区“软联通”再向前迈出一大步,拓宽了港澳同胞的生活空间,为港澳同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便利。
民生资源打通互联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其中,就宜居而言,内涵很丰富,但最基本的,是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文旅休闲、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打通互联。说得更通俗些,那就是大湾区是否宜居,“1小时优质生活圈”是否真正优质,它的客观标准由大湾区内居民的“三感”构成——他们获得感多不多、幸福感高不高、安全感够不够。
“港人到大湾区面对的问题主要是‘人生路不熟’,对大湾区教育及医疗体制方面或许不太适应。例如港人过去到大湾区工作,其随行子女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未必能享有如内地居民般的福利,因此带来的麻烦可能影响港人留在大湾区发展意愿。”香港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希望《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内的相关措施能尽快落实落细。他表示,内地目前有庞大发展机遇,大湾区为香港提供更多机会,让港人可以发挥所长,而中央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助港人更快适应大湾区生活。
港澳同享“市民待遇”
2019年2月,香港规划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天往来香港和内地的跨界上班人士达42500人,其中98.5%居住在深圳,其中还包括许多在深圳买房、在香港上班的香港市民。“近1年来不少便利措施相继公布,涵盖购房、电子支付、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范畴,极大地解决了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后顾之忧。”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特邀会员朱家健表示。
在大湾区内,港澳居民出入证件可办理运输、金融、通讯、教育、医疗等30多项公共民生服务。《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新公布的57项措施中,“共建优质生活圈”再度升级,重点包括:优化落实便利香港居民在粤购房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香港居民购房流程,完善香港居民购房贷款政策,推动落实与广东本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推动满足相关条件的在粤未就业香港居民,在居住证所在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相应待遇和财政补贴等。
在便利港人子女教育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完善香港居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考试等政策,保障香港居民随迁子女按规定享受居住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有不少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人认为,与内地居民相等的“市民待遇”将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民生福利,将更坚定他们扎根大湾区发展的信心。
共建优质生活圈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到,将推动满足相关条件的在粤未就业香港居民,在居住证所在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待遇和财政补贴。暨南大学香港毕业生陈霆锋表示:“国家鼓励我们在内地发展,我身边不少香港朋友看到这个政策出来以后,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未就业也能办社保,能解决很多香港青年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已在内地找好工作的香港青年一直滞留香港。允许未就业香港居民参保,考虑到了港人的实际情况和诉求,增加了他们留在大湾区发展的信心。陈霆锋同时表示,还有很多香港青年尚不知晓这么多利好措施,香港特区政府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宣传。
珠江口的另一侧,澳门也在围绕“宜”字做文章。珠澳两地携手合作的一项重要综合民生工程——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的建设,没有因疫情而影响进度。澳门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林金城介绍,“澳门新街坊”里设有全面的生活配套,包括学校、长者中心、卫生站及家庭小区服务中心(托儿所),致力为澳门居民打造一个集居住、教育、养老、医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宜居小区。上述配套建成后,将由澳门专业团队营运,并把澳门的服务标准延伸入内。另外,项目内还设有200多个人才房,只租不售,为在横琴工作就业的合资格人士,提供完善的住宅配套。
“横琴不断探索与澳门开展跨境民生领域合作,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包括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澳门专业人士跨境便利执业、澳门常住居民参加珠海医保试点、澳门企业跨境办公、开通免费跨境通勤专线等一系列措施,两地社会民生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表示,随着一系列新项目、新措施的上马出台,在大湾区内工作生活的澳门居民将可享受到更便利优质的生活。
汪灵犀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