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1月26日电 题:不能拿“窗口限号”给群众添堵
新华社记者闫起磊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通报了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部分地方和单位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要求不到位典型问题。其中,两个被“点名”的“一号难求”问题,直接戳中了群众办事遭遇的新“痛点”:窗口限号。
一个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群众落户办理迟缓。该县公安局办事大厅实行“先网上预约、再现场办理”的流程办理落户,但每天只放47个号,高峰时期待办量多达3547人,有的群众甚至耗时4个月才预约成功。另一个是福建省福州市电动自行车上牌服务不到位。福州市交管部门每日仅发放牌照300张,现场办理“一号难求”,网上申报办理迟缓,有的群众耗时8个月都未拿到牌照。
“预约排号”本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但在落实“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悄然刮起“窗口限号”的歪风。不仅让群众遭受“因号而耗”之苦,甚至还催生出“花钱找代办”“黄牛倒号”“拼抢号软件”等怪象。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持续推进,一些服务事项下放到了基层。面对日益增多的窗口事项,窗口单位理应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要求,优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而不是采取“窗口限号”这种“给群众添麻烦”的错误选择。
“窗口限号”看似是为了应对“人少事多”的举措,实则是懒政怠政、官僚主义的反应。解决窗口服务难题,关键在于科学调配人员力量,优化服务流程。一味强调场地有限、人手不足等客观条件,是懒政怠政的托词。而“宁可麻烦群众,也不为难职工”的“限号”举措是官僚主义做派。
面对窗口“人少事多”矛盾,一方面,窗口单位要在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做文章,多出“限权”的招数,少打“限号”主意。另一方面,各地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基层的承接能力,科学做好制度设计和措施安排,特别是落实好人力资源等配套保障,“派活”也要“给人”。多管齐下,才会切实疏通群众办事难、事难办的“堵点”。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