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山区发展样本为全球贡献减贫智慧
新华社昆明11月22日电(记者严勇)“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全球可持续减贫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云南省临沧市举办,吸引来自中外200余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线上线下参会。
“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将秘书处设在临沧,并建立可持续创新示范基地。此外,在云南省普洱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分别建立中国-南亚及东南亚跨境减贫与发展示范基地和中国-中亚及西亚减贫与发展联盟基地。与会专家称,这将为沿线国家乃至全球进一步贡献减贫智慧。
研讨会上,与会人士以重庆市石柱县、云南省临沧市等为例,就中国西南山区可持续减贫与发展路径与典型模式调研展开深入研讨。与会外方专家表示,中国的减贫与发展获得很大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石柱县,曾是重庆大农村、大山区的一个缩影,如今已实现高质量脱贫。近年来,西南大学与石柱县开展校地合作,是科技扶贫领域的典型代表。
西南大学副校长赵国华介绍,建立帮扶机制以来,学校聚焦石柱县辣椒、黄连等产业发展需要,建成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并建立长效机制;先后派出科技人员和培训人员,将扶贫与扶智有效结合,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临沧市沧源县副县长杨金勇围绕该县教育信息化普及及普惠应用作了交流。他说,近年来,地处中缅边境的沧源县在网络课堂、智慧校园、信息化教学等方面都开展了有效尝试。“我们在小学开设了编程教育大班课,这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一堂课。”
沧源县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11月14日,随着最后9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个贫困县数量曾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中国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与会专家表示,各国应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减贫领域。
亚洲理工学院拉金德拉·什雷斯塔教授说,目前泰国通过提供就业服务、提升农村地区造血能力等举措推进减贫事业,这与中国的精准扶贫理念有很大相似性。
俄罗斯科学院维亚切斯拉夫·博布科夫教授提到,农村的发展需要多元化,应减少对单一农业的过度依赖,除提供农产品外,还得有配套的产业。“中国政府改善农村地区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聚焦该区域扶贫与发展的共性挑战和重大需求,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联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等14家科研单位和政府组织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扶贫开发经验与模式共享。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表示,“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还将就联合科考与培训、减贫与发展研究、技术共享、减贫与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并建立大数据平台系统,支撑沿线国家减贫决策及服务网络化。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