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1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聚集与融合”“逐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协同发展机制”“坚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由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的“东南亚论坛”2020国际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创新论坛,14日至15日在广州线上线下结合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特区的专家学者代表,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议题,深入研讨交流并积极建言献策。
卫炳江教授视频连线做主旨报告。 孙自法 摄香港理工大学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香港浸会大学候任校长卫炳江教授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与发展方面,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纲要,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大中心城市为区域发展的引擎。大湾区需定义其现代产业发展领域,每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也应有所不同,其教育资源应与计划对应,重点是如何增加人才来配合发展、吸引并保留本地和外来人才。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要有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做到科研要素的无缝流通,包括突破人员地域界限、重点计划协同以及科研设备、仪器试剂与信息的流通等;第二要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依靠粤深港澳的清晰定位在竞争的同时发挥合作效果与协同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基础研究与技术转移的创新;第三要联动统筹,加速科研实施,加强创新联动统筹、示范区先行和联合人才培养。
萧志伟会长做主旨报告。 孙自法 摄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融合发展方面,需要将粤港、深港科技合作纳入大湾区发展总体,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的聚集与融合。“我们需要合作、开放、共赢,凝聚智慧、创建未来。”卫炳江说。
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治理目标,是坚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澳门要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发挥平台作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国家迈向更高質量的开放和发展。
他说,澳门发展离不开大湾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要在教育、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紧密合作,加快融合,并依托数字“新基建”,推动产业交通及城市智能化,引领大湾区智慧城市发展,同时,还要做好大湾区城市间的充分沟通和协商。
蒋凯教授做主旨报告。 孙自法 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蒋凯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提升广东和港澳地区竞争力,促进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香港高校特别是其中的顶尖大学应当抓住机遇,合理调整发展定位,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与内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机制,在助力国家建设的同时为自身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具体建议说,加强香港高校与湾区其他高校的合作力度,一是打造湾区高校深度合作联盟,搭建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协同发展机制;二是整合粤港澳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等多个合作联盟的资源,发挥内地及香港顶尖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中推动人才培养、科研发展和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核心纽带作用。
此外,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在范围上以大湾区为重点,但不限于大湾区。(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