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1日电 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迎来挂牌一周年。一年来,除了着力打破各项制度壁垒,示范区还解决了哪些人民群众关切的“身边事”?一起来看示范区在民生领域的“六大福利”。
出行:打通“断头路”、跨省公交跑出“加速度”
从上海东方绿洲到江苏汾湖汽车客运站,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旅游集散中心到浙江嘉善县西塘古镇……示范区内的5条跨省公交线路,成功串联起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几大古镇和重要景点,同时接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为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除了开通跨省公交,挂牌以来示范区还稳步推进省际“断头路”打通工作。近日,全长2.4公里的青浦区东航路新改建工程及元荡生态岸线贯通工程示范段已具备通车条件,上海和江苏两地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示范区还专门编制了跨省域道路工程互联互通指导手册,让省际“断头路”的打通“有章可循”,也为整个长三角一体化提供示范。
环境:“蓝色珠链”绘就美丽生态图景
以水为脉、碧波荡漾,绿色一直是示范区发展的底色。从空中俯瞰,示范区内多个湖、港、荡、漾,恰似散落玉盘的大珠小珠,组成了一条别具风格的“蓝色珠链”。
漫步元荡慢行桥,岸边绿植随风摇曳、脚下碧水泛起微波,空中则不时有鸟儿飞过。再将目光转到以大莲湖为主体的上海青西郊野公园,秋季“水上森林”池杉林在斜阳的映照下,仿若世外桃源。
示范区总体规划提出,围绕“山水林田湖”共同体,到2035年示范区的蓝绿空间占比要达到68%,其中先行启动区达到75%。
“现在,村里经常能碰到一些外国游客,民宿生意也好了许多。”青浦区岑卜村的赵大爷说,秀美的风景不仅让居民心情舒畅,也成为村民增收的来源。
就业:好风景孕育新经济,新经济创造高精尖岗位
功能型总部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前沿型创新经济和生态型湖区经济,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发展的“五大经济”。今年9月底,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正式开工,诠释了“好风景孕育新经济”的朴素道理。
围绕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上海正在建设青浦西岑科创中心,江苏和浙江分别建设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和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示范区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将带来大量的高精尖岗位。
在浙江考取的二级建造师能否在上海得到认证?上海颁发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A类),能否在浙江顺利就业并享受相应政策?挂牌以来,示范区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外国人工作许可证(A类)、专业技术人才资格跨区域互认,充分便利区域内人才就业。
就医:互联网医院按下“异地就医”智慧按钮
支持医保异地结算、信用无感支付、远程预约和问诊……酝酿多时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近日在示范区内正式投运,多项“智慧技能”引发广泛关注。
目前,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通过互联网与上海中山医院、浙江嘉善医院、江苏吴江医院以及青浦区域内医疗机构远程对接,支持三地医保免备案异地结算,可使用互联网电子票据。
在医院的智慧病房中,患者可以亲身体验到医生的远程查房、专家远程实时诊疗等服务;在病理诊断中心,医生只需要通过数字切片就可实现云端读片;医学检验中心则配有智能化采血装置、标本分拣转运机器人和物流平台,大大提高了检验准确性和效率。
就学:籍随人走,学分互认,职业教育一体化来了
最近,来自苏州市吴江区的吴剑峰等4名同学没有报名本地的学校,而是报考了上海市房地产学校。以后,他们可以跟本地生源一样,选择参加中高职贯通培养,学习3年中专后,升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学校。
挂牌以来,示范区颁布政策推动区域职业教育一体化。如今,这样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统一招生、统一制定教学标准、跨校选课、联合开发区域特色教材,实现“籍随人走、学分互认、毕业互通”……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未来区域教育一体化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出游:古镇联动打造“金”名片,解救你的“审美疲劳”
江南多水乡,水乡多古镇。对于长三角这片土地来说,古镇就是一颗颗闪亮的明珠。
西塘古镇、朱家角古镇、黎里古镇……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分布着多个历史文化名镇,京杭大运河也从示范区流淌而过,整个区域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近日,上海市青浦区联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推出6条各具特色的“‘青’新江南醉金秋主题线路”,将最美江南水乡秋景串联成线,让市民游客领略江南金秋好风光。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说:“对于在示范区扎根的年轻人,我们希望他们白天在园区创新创业,夜晚在古镇休憩,周末在湖区畅游,这就是示范区未来的工作生活图景。”(策划:季明,记者:何欣荣、胡洁菲,海报制作:程思琪)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