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郭超凯)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24日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第23月昼工作,分别于10月23日21时40分和10月23日12时,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嫦娥四号着陆器开展了国际上首次月表实地粒子辐射环境探测。
截至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球背面顺利工作660个地球日,“玉兔二号”累计行驶565.9米。
基于第22月昼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玉兔二号”月球车在第23月昼期间先后向玄武岩分布区域和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行驶,这两个位置均位于月球车西北方向。在此行进路线中,红外成像光谱仪对一直径约为30cm的岩块进行了光谱探测。科研团队正在对探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
在23个月昼的科学探测中,着陆器上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开展了国际上首次月表实地粒子辐射环境探测,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研究成果在Science Advance期刊发表。
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可对月表的粒子辐射总剂量、中性粒子辐射剂量、粒子辐射LET谱、中子、带电粒子进行综合测量。实测结果表明,着陆区附近粒子辐射剂量率为13.2uGy/h(si),剂量当量是火星表面和空间站内部的2倍,一次航班的5到10倍,地球表面(北京)的300倍。
这些实地测量结果为中国后续的月球探测提供了重要的辐射环境参数。该载荷还将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的辐射剂量进行了区分,由此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辐射物理量,可服务于未来航天员的辐射防护。(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