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科学治土 确保“吃得安全住得放心” 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累计吸引6万余名大学生参与 多个海外统促会谴责美国任命所谓“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 王文银:中国万亿级民营企业会在特区建立的下一个40年里诞生 行业巨头扎堆、重量级新面孔集中亮相,今年进博会服贸展区亮点都在这里 京东10月21日启动“双11”预售 最详细剁手方案来了 科学家揭秘“最远天体”如何“瘦身” 中方公布两份美国损害环境文件 外交部:戳破美国一些人“贼喊捉贼”把戏 来了!我国首个卫星物联网完成第一阶段建设 两部委发文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 “荒漠之宝”进驻戈壁 护南疆生态经济“两全其美” 安徽金寨:“两业”并举解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我国科学家研究量子精密测量获重要进展 引才、引智——辽宁省新民市为第一书记搭平台展才华 东西部“携手”成就好光景 累计助销逾3700万元 红十字“公益厨房”有何秘方? 上海全新打造智能监控平台 助力进博市场监管服务保障 长春马鞍山村:从贫困村到旅游村的美丽蝶变 吉林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维森被查 安徽行政审批承诺时限压减五分之一 新华网评:这五年,中国速度惊艳世界 全国青联“人民品推官”计划启动 带动青年脱贫致富 黄泛农区种出“工业林带”——河南商丘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见闻 台方称大陆外交官在斐济殴打台“外交官”?外交部:贼喊捉贼 哈雷彗星的“礼物”猎户座流星雨10月21日迎来极大 专家组研判:青岛疫情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 99名大学生志愿者一年来为西部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两万余人次 携手抗疫 跨国公司看好上海发展前景 “飞来横财”揣进兜?拒不返还终获刑 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美方“清洁网络”为何是肮脏网络?中方用三方面内容作回应 长三角地区《户籍事项证明》申请实现“一网通办” 陕西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 重庆构建五级巡护体系守护长江鱼类保护区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援非医疗队:经历了不平凡的“战斗” 平台已上线依然排长队,办个社保咋还得兜圈圈绕弯弯? 两部门:各地博物馆要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 西藏自治区光彩事业促进会成立 回眸“十三五”系列述评之创新发展篇:澎湃新动力 广阔新空间 外交部:中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河南南阳:特困群体分级集中供养筑牢兜底保障网 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飞入敌群——来自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的讲述 每个人都可以用的卫星?看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黑科技” 深圳“老区”蓄力“二次爆发” 淮安涟水县扁担村:“金扁担”挑起村民“幸福担” 中金A股发行市盈率突破23倍,对H股溢价80%|IPO观察 收盘丨创业板指跌超1%,量子通信板块逆市领涨 卫星互联网建设备受关注,相关概念股或将持续受益 不是美国!日本新首相海外首访选东南亚,这是一盘什么棋 高值耗材国采打响“第一枪”,冠脉支架概念股价集体跳水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依法科学治土 确保“吃得安全住得放心”

2020-10-20 09:25:32来源:法治日报

依法科学治土确保“吃得安全住得放心”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委员建议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是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在分组审议中,结合本次执法检查报告内容,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住得放心”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建议。

大力推进依法治土

报告指出法律实施中存在配套法规标准不健全、规划制度有待落实的问题。多位委员对此十分关注,提出要把法律的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增强法律监督效果,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从执法检查所反映的问题看,把法律建立的制度执行到位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报告列出有27个法律条文还没有执行到位,有的可能都没有启动。法律施行一年多了,有的规定还没有见到什么新的改进,有的原有规定现在也没有及时进行修改完善。”为了切实推动法律的严格执行,李飞委员建议国务院在向人大常委会回复落实情况时应有一个时间表,“不能说有关问题研究了、提出了改进办法,法律过几年再执法检查的时候,基本还是原地没动,只是研究了研究,见不到具体的操作措施”。

李学勇委员建议把相关配套制度、规划、措施进一步落实好。尽早出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等配套法规制度,加强行政法规与法律的衔接。此外,法律中对土壤污染防治的鼓励和保障措施作出的明确规定也需要具体细化来加以落实。

程立峰委员强调要为法律实施提供保障。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公开曝光重大违法案件,对违法行为形成震慑、威慑。同时,还要保持战略定力,依法打好净土保卫战、攻坚战、持久战。

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条对土壤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以及人才培养有明确的规定。分组审议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好科技支撑的作用也是委员们的热议点。

丛斌委员注意到报告中提及“当前土壤污染修复和风险防控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专业人员培养不足。治理和修复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不强,科技研发投入评价机制不完善”。“这点到了目前土壤污染修复的死结,也是关键。现在对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可能都不尽如人意。建议科技管理部门和农业农村部在土壤修复这方面还要多一些科研立项的支持。”

“从检查听取汇报来看,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投入不少,但是现在各干各的,投入不少,成效却有不理想的地方。”窦树华委员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做好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工作。同时,要高度重视土壤污染修复的经济技术分析。选择先进高效、经济实用的技术,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科学推动土壤污染修复。

程立峰说,土壤污染治理与大气、水污染防治有一定不同,要坚持和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土壤污染防治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结合国情,在积极开展重点地块治理修复的同时,多采取土地功能调整、种植结构调整、污染地块暂时不进行开发利用等方式方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低成本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砚蒙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技术水平是土壤污染防治的硬件能力,必须进一步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的能力,建立科学投入机制,打造强大的土壤污染防治人才储备库。”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分组审议中,多位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宣传普及力度,凝聚公众合力,形成土壤污染防治协同共治的新局面。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对行政法律机制的制衡和对环境调节市场机制的监督,有利于克服行政命令机制和经济激励机制的缺点,改变环境保护的困境。但目前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仍缺乏。”田红旗委员建议完善土壤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实现公民都有权利获得公共机构所掌握的环境信息,有权参与环境决策,对于不尊重上述两项权利或违背环保法律的公共决策,公民有权利提出质疑。同时,应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和支持土壤环境保护,逐渐树立保护土壤的理念。

李锐委员建议各地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公布环境违法企业信息,加强社会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鼓励公众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反映土壤污染问题,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

景汉朝委员在发言中也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土壤污染防治意识。“不能仅仅把土壤污染防控认为是行业的事、认为是哪个部门的事,这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人人防控风险的风气,才能从整体上、从长远上解决这个问题。”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