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过得飞快? 大脑的这种感知失真让科学家挠头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发布 专家以数据解析“十个特征” 从“前店后厂”到“双中心” 深港优势互补谋双赢 青岛已出194万余份核酸检测结果未现新增 重型病例正精准诊疗 个人自费提升职业技能成主流 企业培训为何不“解渴” 透明显示屏颜值虽高 但真正走入生活还差点火候 专家呼吁中国工业互联网加强对外合作 12岁可担刑责,保护与震慑并行不悖 青岛新冠肺炎疫情由社区感染引起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人民日报:绝不给“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AI阅卷“翻车” 其实是“翻”在了自然语言处理 中国科研团队国际首创“三合一”海底探测“神器” 中国再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 打破信息孤岛加速融合共享,让数字政府建设跑出“加速度” 山东全省派出210人核酸检测队伍驰援青岛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成效显著 平均降价一半多节约539亿 对于这些“扶贫”骗局,基层干部为何敢怒不敢言? 一限了之?城市治理切忌“顾头不顾尾” 上甘岭精神与年轻人的对话 三季度GDP公布在即 中国官方释稳经济明确信号 广州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 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二审 下放行政处罚权条件进一步明确 抗疫加速中国医疗数字变革 赵立坚:蓬佩奥就像一部复读机,反复播放着反华磁带 中国拟将“自洗钱”、组织使用兴奋剂等明确为犯罪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青海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反馈意见 出口管制法草案三审 进一步强化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中国拟立法对出口国家禁止出口管制物项追究刑事责任 湖北计划3年建设1020万亩高标准农田 中国拟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 对违法食用野生动物说“不” 针对印度方面在中印边境地区建桥 中方回应 《青海省藏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正式出版发行 我国立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收集用户数据要事前告知取得同意 赵立坚:蓬佩奥已成为虚假信息传播者、谎言制造者和仇恨煽动者 解放军报评论员:全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北方工业大学校长丁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任何对台军售计划 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 川渝统一战线将重点开展五个重点项目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王毅:美“印太战略”损害东亚和平与发展前景 广东少先队建队71周年主题队日活动在佛山举行 青海省出台首个消费品召回指导性文件 加强父母等监护职责 中国修法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安全 阿拉伯民调显示超半数民众肯定中国外交政策 中方回应 中方:加拿大应让孟晚舟女士尽早平安回国 搬掉阻碍中加关系发展的绊脚石 山西剩余的2.16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行政处罚法修改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程序 检察机关分别对扎西江措、吴蟒成决定逮捕 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三审 为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长江保护法草案二审 拟建立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五眼联盟”要求科技公司在加密程序中“开后门”中方回应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国庆假期过得飞快? 大脑的这种感知失真让科学家挠头

2020-10-14 09:27:26来源:科技日报

国庆假期过得飞快? 大脑的这种感知失真让科学家挠头

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可能是一切经验和行为的基础,但这种感觉却是一种不稳定的主观感受,甚至会像海绵一样膨胀或收缩。情绪、音乐、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注意力的转移,都会改变我们对时间的感觉,让我们觉得时间加快或变慢了。例如,比起面对没有表情的脸,我们在看到愤怒的脸时会觉得时间变慢了;越着急锅里的水就越烧不开,而愉快的时光却总是转瞬即逝。

针对“是什么延长和压缩了我们对时间的感受”这一问题,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艾多·托伦、克里斯托弗·阿伯和罗恩·帕兹在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见解。长期以来便有观点认为,我们会通过奖赏和惩罚进行学习,而其背后的机制与时间感知存在联系。如今,这三位研究者发现了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研究还发现,大脑会不断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和期望,正是这种行为决定了我们的时间感知。

支配时间感知的神经机制还不清楚

对大脑而言,不同的脑区会依靠不同的神经机制来追踪时间,而支配时间感的神经机制会随着不同情形发生变化。

过去数十年的研究表明,多巴胺在我们感知时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巴胺会对时间感知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甚至可能会互相矛盾,引起混淆。一些研究发现,多巴胺的增加会加速动物的生物钟,使得动物高估时间的流逝速度;也有研究发现,多巴胺会让大脑压缩事件经过,使时间看起来过得更快;还有研究发现这两种效应都存在,具体要取决于事件背景。

多巴胺与时间感知的联系让研究人员感兴趣的部分原因是,多巴胺在奖赏和强化学习中具有功能。举例来说,当我们收到意外的奖赏(即我们产生了预测误差)时,多巴胺便会涌入,这一奖赏信号会让我们继续保持此前的行为。

多巴胺对学习过程同样重要,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行为与结果的关联过程,它需要及时将一个事件与另一个事件联系起来。然而,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学习和时间感知在大脑中的整合方式,以及哪些区域参与了这一过程。

预测误差越大时间感知失真越大

以色列科学家发表的最新研究中,受试者会看到两个数字依次在屏幕上闪烁,通常会在一个零之后再出现一个零。不过,屏幕偶尔也会随机出现一个正整数或负整数作为第二个数:如果为正,参与者会得到奖金,但如果为负,奖金就会被扣除。实验中,第二个数字显示的时长会产生变化,受试者必须报告哪个数字持续时间更长。

实验结果显示,当出乎预料的好事发生时(研究者称之为“正预测误差”),这种刺激会让受试者觉得持续了更久。而不愉快的结果(负预测误差),则会使大脑觉得这些经历变得更短暂。这表明,由于对结果的惊讶程度不同,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也会系统性地产生偏差。研究团队发现,预测误差越大,对时间的感知失真越大。如果我们在应对外部信号时会延长或缩短时间感知,那我们也可能会改变自己距离某些行为和结果的感觉,而这反过来可能会影响学习这些事物联系的速度。

但是,预测误差并不是塑造我们时间感的唯一因素。今年9月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反复受到短暂刺激的参与者往往会高估稍长间隔的持续时间。这可能是因为这一背景下,对较短暂刺激敏感的神经元变得疲倦,从而使对较持久刺激敏感的神经元主导了对后续刺激的感知方式。类似的,在反复受到长间隔刺激后,参与者会低估稍短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

他们建立了一个强化学习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每个受试者在任务中的表现。此外,他们还对受试者进行了大脑扫描,以此追踪核壳(与运动学习等功能有关的脑区)中的这种效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神经科学家理查德·伊夫里与日本科学家合作,曾对大脑活动进行扫描研究,结果表明,右侧顶叶的一个区域负责这种主观的时间体验。伊夫里与魏兹曼的三位科学家聚焦了完全不同的大脑区域和机制,但两项研究均观察到了大脑对时间感知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这说明了大脑中的计时过程呈多样化。但另一方面,右侧顶叶确实与核壳有功能和解剖上的联系,所以或许是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对时间的综合感知。

任何使这种(或其他)相互作用成为可能的规律和计算方式,都可能构成我们感受时间的基础。但在这些规则和计算方式被确定之前,科学家们只能依靠时钟来确定时间了。

(来源:《环球科学》)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