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台前县后方乡张庄村绿树环绕、郁郁葱葱,不时有外地游客到村里的知青文化体验基地拍照留念。“这里是知青地,这里是知青菜园,这里是知青宿舍……”忆及当年知青在村里的情景,年逾花甲的村民刘效智讲得很起劲。
据刘效智介绍,自1974年到1982年,上级共派来三批知青。第一批知青到村里的时候,暂时住在本村中学。刘效智当时正在中学教学,和知青们住在一起,无话不谈。他说:“知青一心向党,不怕苦不怕累,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的这些优秀品质深深影响着我。”
退休后,刘效智决心在家乡干点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四处考察项目,最终选择了投资少、见效快、带贫效益好的养猪项目,目前已形成存栏2000多头、种猪200多头的养猪场,吸纳本村12人打工。“我在养猪场打工每月工资1800元,公益岗收入每月600元,还能享受光伏、低保、大病报销、教育扶贫等政策,现在的生活真是比过去好太多啦!”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吕玉红高兴地说。
“知青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艰苦创业,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成为激励后辈村民成长的生动教材。”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久道说,当时张庄村的知青生产模式很先进,生产搞得红红火火,附近村庄都来学习。
知青时代已逐渐远去,但这段峥嵘岁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却深深激励着张庄村的群众奋力谱写新时代创业之歌。如今,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张庄村有志青年奋勇争先、积极作为、接续奋斗,“无中生有”建起了狐狸养殖场、相框加工厂、养牛场、养猪场、扎花工艺厂等,吸纳200多人就业。该村依托临近台前县产业集聚区的优势,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集聚区内芳欣制衣、武元制衣、英腾服饰等服装加工企业提供100多名技术工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形成家家比创收、人人忙致富的生动局面。从生活有保障到加快奔小康,村民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带领村民改造旧街小巷、打通断头路、修建环村路,安装路灯,对大街小巷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让青年记住知青时代那段历史,引领青年奋发向前,张庄村规划了知青文化体验基地,让一草一木说话,用石磙、石磨、扁担、粪箕等文化符号,艺术再现那段火热的青春岁月和战天斗地的生产情景。“我们通过挖掘历史资源和历史记忆,打造文化新名片,把知青文化发扬光大,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文化之基。”孙久道表示。
张庄村的新变化,同样吸引了周边村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尤其是当年在这里生活过的知青,纷纷回到张庄村,到村前村后走走,到知青桃园坐坐,忆当年的欢声笑语,品今朝的幸福生活。“张庄这片热土,改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了我们离开后的人生,张庄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看到村庄现在发展得生机勃勃,我非常激动。”当年的知青、河南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孙建中说。(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王为峰 丁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