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诗经·邶风·新台》摹绘的就是濮阳一带河水盛大充盈、湍急丰沛的盛景。
河南濮阳地处黄河河南段最下游,黄河过境167.5公里,占河南省的23.6%。境内黄河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占河南省的42.9%。“二级悬河”河南省最长、滞洪区面积河南省最大,素有“黄河之险险在河南、河南之险险在濮阳”的说法。
如果说三门峡是“西大门”,黄河水自此奔涌浩荡,流入河南;那么濮阳就是“东大门”,目送黄河水浩浩汤汤,流向山东。
濮阳市以引黄入冀补淀干渠为轴,串联起渠村国家黄河水利风景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首等项目,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丁友明 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以来,濮阳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带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建设“一廊道一枢纽,三区两基地”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富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湿地公园建设、产业迭代转型、乡村振兴加速、历史遗存打捞,共同构筑成濮阳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胜景宏图。
乡村振兴:大美濮阳入画来
黄河自新乡市长垣县何寨村东入濮,河面宽广、气势磅礴、景色宜人。
公西集黄河湿地生态园美景如画 丁友明 摄
公西集村是黄河流入濮阳境内的第一个村庄,也是典型的落河村。
“我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庄稼只能种一季,秋种还得望天收。因为黄河水一漫滩,地里胶泥就有半米多深。直到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庄稼地就再没有淹过。”公西集村党支部书记王善波感叹道。“守着黄河滩,过着穷日子”曾经是滩区人普遍的记忆。
王善波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年轻时一直在外打拼,2012年回到家乡进了村委,2014年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立志要带着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濮阳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针对渠村乡南滩片区10000多亩滩涂地,确立了以公西集村为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全域文化旅游经济带。
“有了好政策,还得更勤快、善谋划!”公西集村在充分挖掘各种优势基础上,突出“黄河岸边、孝道之乡、生态休闲、农家体验”特色,以乡村旅游为统领,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加工、健康养老等产业,着力打造具有黄河滩区特色、乡土风情浓郁、宜人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时,通过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帮扶,实现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1.5万元,既保障了稳定增收,又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由“输血”变“造血”,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公西集村,白墙黛瓦、街巷通达、田畴织锦、游客纷至,厚重的儒家文化和独特的黄河风情相映成趣,将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理想家园化为现实,成了濮阳集体经济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村、“五彩黄河第一村”。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生态振兴的关键抓手,濮阳市还把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治理、村庄环境美化、绿色产品生产作为重点,对山水林田湖草实施了综合性、系统性修复,推动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续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迈向“满目秀色看不尽、大美濮阳入画来”的目标。
青山绿水:花岛为邻鸥作侣
曲水芦苇荡,鸟栖柳树林。
初秋时节,秋日明艳热烈,杨柳拂岸,到处是携幼扶老周末前来休闲游的家庭,孩子欢快雀跃,老人依杖徐步前行,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是许多家庭周末必打卡的网红地之一。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代杨万里描写六月西湖之荷的诗句用来形容湿地公园的荷叶也恰到好处。
公园内,田田荷叶铺展开去,与青草绿树相连,与蓝天白云相对。小鸟立于枝头,轻盈俏丽,野鸭从荷叶缝隙露了下头,倏忽难觅。人、景、动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秋韵图。
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全貌(无人机拍摄) 丁友明 摄
金堤河是黄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历史上为黄河故道,发源于豫北滑县,流经河南的濮阳、范县,纵穿北金堤滞洪区,在台前县张庄汇入黄河。
传说秦始皇跑马修金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初,濮阳一带黄河连年决堤成灾,秦始皇提出“南修金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拦大兵”,下旨在黄河涨水前,修一条固若金汤的黄河大堤,命名“金堤”。秦始皇沿着黄河策马奔腾二百余里,马蹄印就是金堤的线路。
如果时光倒退几年,金堤河沿岸只有一个词形容——惨不忍睹——垃圾场、砖窑厂、养殖场林立,垃圾遍地,杂草丛生。
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市民周末打卡的网红地 丁友明 摄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刘东杰介绍,金堤河湿地公园始建于2013年,规划面积724公顷,目前已进行了四期建设,第四期建设从2019年开始,以“生态保护优先,持续发展,保护与发展并重”为原则,积极探索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湿地公园管理范围从2020年开始将再向下游延伸20公里。
据资料和监测数据显示,湿地公园现有维管束植物100科222属317种,另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水杉,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等珍稀植物;栖息鸟类11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另有两栖动物6种,爬行动物11种,鱼类50种,哺乳动物18种。
如今,濮阳河南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达到7处、面积近7000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水波潋滟的湿地公园与一城百姓,共同绘画着花岛为邻鸥作侣的田园风光,见证着濮阳的变迁和腾飞。
雄濮连心:黄河滔滔清入冀
濮阳居南北交通要津、中原油田腹地,扼河朔之险,为中原屏障,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横贯全境。
沿黄河大堤一路向东,登上渠村引黄入冀补淀渠首闸眺望,滔滔黄河水沿溢洪道由南向北蜿蜒而行,穿过渠首闸流向总干渠,两岸树林绵密,如同列阵驻守的兵士。
这里便是被称为“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源头。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从河南省濮阳市渠村引黄闸渠首处引黄河水,终点是河北省白洋淀,途经河南、河北两省和濮阳、邯郸、邢台、衡水、沧州、保定6市和22个县区,干渠全长482公里。”濮阳市水利局引黄工程管理处渠首管理段段长屈优良告诉记者,这项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意义重大,肩负着向白洋淀生态补水,为河北省和雄安新区补充地下水及地表水的重要使命。
自古以来就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用来形容黄河水的浑浊。如果把浑浊的黄河水直接沿长达482公里的长渠一路输送到河北白洋淀,给白洋淀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不说,长渠沿途的河道也会难以承受泥沙淤积之困,定期的河道清淤将是一个代价昂贵、工作量巨大的工作。
如何让黄河滔滔清入冀呢?作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咽喉工程,沉沙池发挥着净化黄河水质的关键作用。
记者实地探访沉沙池,车辆从占地2622亩、横跨两个乡镇的东西条池之间穿行,惊起一滩鸥鹭。
“黄河的泥沙量大,两个沉沙池交替循环使用,经过近三年的运行,西条池已经淤积满泥沙大约300万立方米,等待着即将进行的清淤。”屈优良介绍说,眼下,濮阳市有关部门正积极推进引黄入冀补淀沉沙池生态复合利用项目,将淤积的泥沙变废为宝,有效减少泥沙侵占良田。
从渠首引来的浑浊黄河水经控制闸流入沉沙池,就地沉淀澄清后再一渠清水顺着482公里的长渠奔向白洋淀,“华北之肾”长期缺水的局面迎刃而解,濮阳因此还被称为雄安新区的“大水缸”。
来自濮阳市水利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自2017年11月通水以来,渠首累计引黄河水11.80亿立方米,入河北省境内水量9.29亿立方米,为白洋淀生态补水1.54亿立方米,为工程沿线6市22个县(市)区农业灌溉和生态恢复做出了突出贡献。
革命胜地:为有牺牲多壮志
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在台前县孙口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出河南入山东,这里不仅是黄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这里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将军渡”。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孙口为中心渡口,在东西长150公里的河段上,强渡黄河天堑,千里跃进大别山,进而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序幕。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迅即发起鲁西南战役,经过28天激战,歼敌4个整编师9个半旅共5.6万多人。接着,部队南征,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在8月底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完成千里跃进的壮举。
濮阳市台前县委宣传部文明中心副主任王为峰介绍,“将军渡”更是“人民渡”。当年,为支持刘邓大军渡河,台前人民掀起了参军和支前的热潮,涌现了妻送郎、父送子、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场景。
在支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过程中,孙口渡口水手和民工不顾对岸敌人炮火阻击与空中敌机骚扰,在急流险滩中昼夜抢渡,一夜往返运送部队八九次之多。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1.2万余名台前儿女又从孙口出发,动用担架1200余副、大车200余辆、牲畜400余头,冒着枪林弹雨随军南征,足迹遍及苏、鲁、皖、豫四省五十余县,行程近万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濮阳正在排演的大型豫剧现代戏《黄河红帆》,便是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背景,以濮阳人民支援解放军强渡黄河的故事为切入点,用艺术还原那段激情岁月,展现英雄壮举,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时代,讴歌黄河岸边、红色土地上的濮阳人民,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红色基因,激励人们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绚丽篇章。
“只有高度重视文化基因的保护和传承,才能凝聚起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濮阳要求找准黄河文化与濮阳的龙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结合点,推动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工程落地生根,展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治理黄河的勇气和智慧,把黄河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郑报全媒体记者 魏书杰 王战龙 丁友明)
(原载于2020年9月8日《郑州日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