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清丰县红薯种植面积有10万多亩,要是大家都能有经验、懂技术,那样就会种得越多、挣得越多”
“我正忙着将红薯上‘云’,借助电商直播带货的风口,把清丰红薯卖到全国,让大家争着‘回家卖红薯’ ”
在种植户的精心照料下,一垄垄红薯绿意葱茏、长势喜人。
“以前,搁自家地里种玉米、小麦,辛苦一年也挣不了仨瓜俩枣。现在种红薯,一年下来能挣5万多块钱呢!说到底,真是多亏了‘红薯哥’。没有他,俺咋能从地里刨出‘金疙瘩’?”9月8日,望着眼前15亩绿意葱茏、长势喜人的红薯,清丰县阳邵镇乜庄村村民张纪林一边抹汗,一边咧嘴笑。
“金疙瘩”“红薯哥”,两个感情满满的词汇指向同一个人——陈刘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也是清丰县“薯来富”新阳农业助力精准扶贫项目负责人。“都是乡亲们打趣乱叫,不过红薯确实不错。要不然,咱的红薯咋能每斤卖两块五,普通的最多只能卖一块五呢?”提起“红薯哥”这一名号,陈刘平的回答像他的红薯一样饱满、实诚。
2015年,陈刘平的创业团队看中清丰县推进红薯产业的决心和政策支持,决定扎根瓦屋头镇段村,充分利用当地沙土地栽植红薯品质好、产量高的优势,建设红薯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更好地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然而,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刘平的红薯事业起步并不顺利。“种这玩意儿还想挣大钱?”“人家是博士生嘞,说不定能捣鼓些新玩意儿?”……刚开始,村民非但没有积极支持和加入,反而质疑声不断。可是,陈刘平不信邪、不吃瘪,决心干出些名堂来。
为了让大家消除疑虑,在清丰县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陈刘平带领团队先行先试,引进新品种,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订单落实到户,还提供统一育苗、免费机耕、全程技术指导和全量保价收购服务,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红薯产业的积极性。
“还别说,他们种的红薯又甜又软,真不错!”“仔细盘算一下,人家啥都管,咱也没啥可赔的!”……渐渐地,村民的态度变了,开始积极加入陈刘平的红薯种植行列;渐渐地,陈刘平多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红薯哥”。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陈刘平的红薯种植基地面积已达500亩,年产量1200余吨,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就业。此外,该基地还通过季节用工的方式,为5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1200元左右,年均增收万元以上。
都说同行是冤家,可在陈刘平这儿却是没影儿的事。面对不少慕名前来取经的同行,他总是将经验、技术和盘托出。“现在,清丰县红薯种植面积有10万多亩,要是大家都能有经验、懂技术,那样就会种得越多、挣得越多。”陈刘平一如既往地实诚。
面对未来,陈刘平有着自己的盘算:“现在,我正忙着将红薯上‘云’,借助电商直播带货的风口,把清丰红薯卖到全国,让大家争着‘回家卖红薯’。”(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韩娉婷 张冬冬 陈晓旭 王世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