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 李亚南)8月28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以第三方机构身份正式启动“城市健康指数”评估工作,依托“大数据+大健康”为健康城市建设精准画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冲击,也对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规划建设和城市治理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城市是人民健康的重要载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发布,指出要“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姜胜耀认为,“城市健康指数”第三方评估有利于健康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追踪和查弱项、补短板,更将成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智慧化、韧性化的着力点。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为此次“城市健康指数”工作专门组织了一支科研团队和专家顾问团队,首批专家包括国家疾控中心、北大人民医院、山东大学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健康城市领域的权威专家。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表示,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调研和专家论证,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遵循“指标体系有逻辑、指标来源有数据、指标方法有支撑、指标结果有价值”原则,构建起特色的“城市健康指数”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介绍,该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是经过层层筛选和反复论证后确定的,综合考量了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合理性、有效性,通过综合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力争能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每个城市的健康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60%的三级指标都为“大数据”和“创新数据”。在50个三级指标中,有15个来自地图及遥感大数据,15个来自社会、商业大数据。例如身体健康信息搜索指数、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指数、手机安装医疗健康类app用户比例指数,主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社区健康设施可达性指标,来源为地图信息点数据库;城市热岛指数基于地表温度反演和热岛效应识别。
王宇特别强调,评价体系既要统一,还要考虑地域环境、城市级别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城市健康指数”第三方评估不会排名次,不搞“一刀切”,而是采用分类分档方式,引导城市管理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健康城市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如何改进中去。
据介绍,“城市健康指数”第三方评估工作的近期计划主要针对健康城市试点和部分国家卫生城市,完善评价体系;之后计划将评估范围覆盖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来还将每年发布城市健康指数总报告和若干专项研究成果,推出蓝皮书,形成持续不断的发布机制。(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