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我市把保企业作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精准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企业达产达效。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逐渐畅通,全市经济稳住了预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建立制度保护伞。成立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747名首席服务员进驻“四上企业”精准帮扶,目前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252个。全面实行十大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工作专班和66个省、市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分包制度,2次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累计开工重大项目199个,总投资624.9亿元。
畅通复工产业链。紧盯龙头企业,精准施策帮扶,推动天能集团等60余家重点骨干企业和惠成电子等25家出口企业一周内实现复工复产,美国通用电气陆上风电制造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复工建设。全面梳理产业链,打通供应链,精准绘制复工图谱,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复工复产。中原石化、中原大化的陆续生产,带动蓝星新材料、班德路化学等30余家下游企业恢复产能。
出台惠企政策包。在全省率先以县区为单元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鼓励无疫情地区企业尽早复工复产,及时按下经济社会发展“重启键”。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相继出台10余项政策,稳妥有序推动餐饮业、快递业等行业领域渐次复工。聚焦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出现的堵点、痛点问题,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条措施,梳理编发支持复工复产办税指引及优惠政策汇编“一手册”。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7亿元,发放援企稳岗补贴资金8179.9万元。
打通交通“肠梗阻”。交通卡口全面取消前,建立区域协作机制,与聊城、菏泽、安阳、鹤壁等周边城市实行通行证互信互认;交通卡口取消后,依法治理各种阻断交通行为,加强运力调配,实现了企业原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2月21日全面恢复客运班线、城市公交、出租车等服务。
开通返岗直通车。建立重点企业用工全天候保障服务平台,开发线上实时招聘系统,发布岗位信息20余万条次,保障全市重点企业、项目组织用工4万余人。实施“点对点”集中运输,组织专车767车次,集中运送2万余人,有序组织全市107万名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
洒下金融及时雨。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推出“疫情贷”“云义贷”等线上服务模式,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9.8亿元,为420家企业办理展期、续贷32.5亿元,有效防止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倒闭潮。按下政务“快捷键”。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51条,开展营商环境指标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搭建服务企业线上平台,119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首批101项事项实现“一证通办”。与复工复产紧密相关需现场办理的事项,实行线上预约、线下办件;对其中100个高频事项,采取告知承诺等方式,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同比增长12.2%。
由于措施得力,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由一季度下降9.4%转为下降0.5%,降幅收窄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月份当月增速由负转正,连续4个月正增长。283个省、市重点项目中,152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131个新开工项目按时间节点全部开工,上半年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4.6%,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