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广西防城港市:巧手绘蓝图 齐心奔小康
广西新闻网记者 王飞 林亮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防城港市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实效,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防城港市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34288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1345人,贫困发生率由4.96%降至0.19%。自治区定贫困县上思县2017年脱贫摘帽。全市74个贫困村出列。十万大山南北两麓和边境地区两大重点贫困地区贫困问题基本解决。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输血”变“造血” 产业扶贫显特色
产业扶贫是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来,防城港市累计获得认定各级示范区260个,其中自治区级11个,实现每个县(市、区)均创建1个以上自治区级示范区的目标,推动形成了“海边山”特色的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体系。2020年以来,防城港市发展“5+2”特色产业贫困户10790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05%。产业奖补发放2980.49万元。
“我现在用心打理好我的养殖和种植产业,希望今年能有好的收成。”近年来,上思县公正乡那齐村琵琶屯村民梁前忠把荒废的田地租起来,改造成小山塘来发展养殖,目前山塘养殖面积有五六十亩,2019年出栏5万羽鸭子,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2020年他租了20亩的山地来种植小黄姜,和村委合作种植绿茶。日子越过越红火,梁前忠的干劲也越来越大。
据了解,以特色种养为例,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生态养殖、陆基工厂化养殖和离岸深水网箱养殖不断扩大,成功签约了总投资40亿元的大北农海洋生物医药与金鲳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计划投资8亿元建设周长90—120米的深海网箱200口,目前已开工建设。在未来5年力争全市深海网箱总数突破2000口,实现年产金鲳鱼等约10万吨、产值约26亿元。通过发展海洋渔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支持家禽屠宰加工和特色家禽养殖,大力发展光坡鸡、上思那琴香鸭等优质家畜禽饲养,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引进培养建设大型生猪规模场防城区园丰牧业25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扶贫项目,通过“企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读书改变贫穷面貌”深入人心
越是身处偏远,越要重视教育。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易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牮禧夫妻以勤劳的双手供三个儿子上完大学,短短四年时间,从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走上了全家年收入近20万的致富道路,为全村树立起重视教育的典范。
陆牮禧一家5口人,有3个儿子。早在2014年、2015年,三个儿子先后考进大学,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陆牮禧和丈夫没有被生活所压倒,他们除了种植30亩的甘蔗,还在空余时间外出务工赚钱养家供孩子上学。在这期间,政府也提供政策扶持,给他们盖房子,让三个孩子享受雨露计划补助。2016年,陆牮禧一家成功脱贫。
据悉,目前上思县义务教育保障战役建设项目共有8所学校,7所已经竣工并交付使用。1所将在8月底交付使用。2008年,在民进广西区委和广东省委的牵线搭桥下,上思县创办了瑶族女生班。在深入开展教育扶贫中,该县打造了“瑶族女生班”“民族励志班”等助学品牌,通过开办12届“瑶族女生班”、4届“民族励志班”、10届“少数民族女子高中班”资助贫困学生1000多人次。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扎牢新根才能斩断穷根。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适应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防城港市将易地搬迁工作的重点从搬迁为主转入后续发展为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有学上、能致富”。
防城港市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合作社+扶贫搬迁户”的产业模式,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在安置点附近打造一批扶贫微工厂,方便搬迁群主在“家门口”就业。早在2018年,防城港市就在防城区的河西那里蒙安置区建立起首家扶贫车间,发展到现在,各县(市、区)的扶贫车间不仅盖起来、人进来,更因地制宜、贴近市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贫困群众就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防城区大菉镇百里村扶贫车间生产的劳保手套质量上佳,甚至远销到了日本;上思县南屏瑶族乡的香料扶贫车间既解决了当地香料销售难的问题,又创造就业帮贫困群众提高了收入。
利用现有资源着力解决搬迁户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和搬迁户就近就医问题,确保搬迁户有学上,能就医。上思县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总投资1.06个亿,新增学位数1600个,整个项目将于7月底竣工验收,9月招生办学。把集中安置点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统筹推进,科学布局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完善“1+9”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配齐看病功能。畅通医疗报销,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实行“先享受待遇后备案”政策,有效保障易地安置群众就近看病就医,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