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故事)上海不仅有“十里洋场”
中新社上海8月9日电 题:上海不仅有“十里洋场”
作者 李秋莹
万国建筑群,曾经的远东金融中心展示了上海的包容开放;新天地,石库门建筑群承载着老上海的回忆;思南公馆,各种类型的花园洋房代表了东西方文化在上海的和谐交融……
但上海不仅有“十里洋场”,更有民众的幸福生活。这里是更智慧、更时尚、更幸福的上海。
上生新所改建后,英制尺寸的泳池周边入驻了新潮餐饮店铺。张亨伟 摄更智慧:“一网统管”展现智慧城市魅力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数据,给出信号控制的最佳方案。自从运行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以来,上海车辆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0%,这要归功于“一网统管”。
应届大学毕业生小张来自低保家庭,街道了解到她的情况,先后为她提供了征兵信息和三个符合她专业的岗位,经过面试等环节,她在心仪的岗位上开始工作。这同样是“一网统管”的功劳。
上生新所改建后,英制尺寸的泳池周边入驻了新潮餐饮店铺。张亨伟 摄大到汛情预测,小到地面上的一片垃圾,“一网统管”都能在相关部门发挥作用。
站在大屏幕前,城市实有人口、空气质量指数、市内交通客流量、全市供水量负荷、水质达标率……每一个指标都在实时更新变化。自动感应、自动推送、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小的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
“一网统管”,为整座城市铺开了一张“安全网”,同时也让这座城市管理变得越来越高效、便捷。
一网统管大屏示意。张亨伟 摄更幸福:全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延伸家的半径
今年75岁的施文汉老人是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常客。退休后,施文汉来到文化中心开授书法班。“一周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来文化活动中心教课,我们这些老人现在都不愁吃不愁穿,大家一起奔小康,最大的追求就是在文化层面上能够得到心灵愉悦。”
2018年12月,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成了改建,早前的文化中心活动单一,而且开放时间比较短。改建后的活动中心赢得了大家青睐,5层楼的空间里,设置了展示厅、图书馆、培训教室、成长乐园、多功能活动室、各类趣艺活动室、乒乓房等各类场所,就像一座完整的“社区文化园林”。
居民在文化中心做花扇。张亨伟 摄“我选择在潍坊租房,就是看上了这座图书馆。”26岁的飞行员江晓通说:“一有空我就过来看看书,这里借阅非常方便,环境也很棒。”
在活动中心的三楼,记者遇到正在排练舞蹈的阿姨们,65岁的刘荣告诉中新社记者,她从小就喜欢跳舞,现在退休了,每个星期都会过来排练。“能经常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情越来越好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
居民在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借阅书籍。张亨伟 摄更时尚:老厂区化身打卡胜地
近百年前,上生新所是品位高雅宁静的“哥伦比亚生活圈”,供外籍侨民休闲娱乐;后来它又变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作为科研场所在闹市中显得神秘莫测;而现在,它已经转型为集商业、文化、办公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
居民在社区文化中心跳舞。张亨伟 摄“改造后的上生新所受到居民的欢迎,早上有老人推着童车来散步,平时常有青年来打卡拍照。既保护了历史风貌,又让老百姓受益。”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主任徐妍介绍。
上生新所厂房改建前。申海据介绍,该“更新”项目通过政企合作机制实现,由万科集团负责设计、改造和运营。上海万科总规划师张伟星介绍,团队特别在改造建筑的同时保留不同年代的历史痕迹。例如,英制尺寸的泳池周边入驻了新潮餐饮店铺;旧厂房里消毒柜的蒸汽设施改成了空调出风口;因为直播带货爆火的李佳琦办公室也选在这里——过去是上生新所的食堂。
现在的上生新所是不少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大学生李然已经来过很多次,“正好有朋友想拍照片,想到这里的建筑很有特点,就带着朋友一块来了”。(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