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0年8月8日是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3周年纪念日。来自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四川省地震局的最新消息说,历经近3年的灾后恢复重建,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不仅全面恢复往昔美丽,再现迷人光彩,而且建立起防震减灾“护身铠甲”,实现安全归来。
九寨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并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7.0级强烈地震,将美丽九寨撕裂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从地震次日起,九寨沟就停止了游客接待。
新建的阿坝地震预警台点。(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四川省地震局 供图)据四川省地震局介绍,震后3年来,九寨沟通过恢复重建建立的“护身铠甲”,主要体现在地震预警、断层普查、抗震设防、隐患整治、风险排查等方面。
——地震预警,提升区域监测预警能力
“加快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全面提升防震减灾能力”,被列为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四川概算投资6605万元,启动实施《四川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并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融合,做到“一体化设计、多元化产出、多网融合、一网多用、多级服务”。
灾后恢复重建的九寨沟漳扎镇小学。(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四川省地震局 供图)该项工程将提升区域监测预警能力,全面提升当地地震紧急信息服务能力,并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目前,工程临近竣工,后期工作正紧锣密鼓按计划推进。
——断层普查,摸清地震灾害危险性
搞清楚地震活动断层的分布及活动特征、危害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前提和基础。在九寨沟地震1周年之际,四川省地震局全面启动《四川省活动断层普查》项目。
阿坝活动断层钻探。(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四川省地震局 供图)作为项目实施的先行区域,九寨沟所在的阿坝地区活动断层普查各子项目率先启动。截至目前,阿坝断裂1:5万地质填图项目、松潘县1:1万城市活动断层探查项目、阿坝州1:25万活动断层普查项目、阿坝县1:1万城市活动断层探查项目进展顺利。
——抗震设防,保证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
作为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九寨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坚持把抗震设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得益于这一工作的扎实推进,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震级大却伤亡轻,加强抗震设防能力也成为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经验。
九寨沟漳扎镇滑坡治理工程。(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四川省地震局 供图)为确保建筑物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阿坝州制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制度》,把抗震设防备案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建立建筑物抗震设防管理长效机制。
在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阿坝将抗震设防工作纳入建设工程在线审批平台,推进监管工作落实。此外,阿坝防震减灾、住建等部门还加强对农村地区群众的抗震设防宣传,举办建筑工匠培训,提供民房设计图集,指导落实抗震设防措施,促进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
——隐患整治,减轻地震灾害风险
九寨沟7.0级地震遗留下的潜在威胁包括825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政府已组织实施14个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完成63处地灾排危除险工程、9处景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76处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建成九寨沟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20处应急避难场所、地质环境管理和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等信息化平台,全县特别是景区的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九寨沟诺日朗瀑布再现往昔壮观美景。(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四川省地震局 供图)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同样遭到地震严重破坏,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九寨沟县优先启动13个生态环境修复保护项目。目前,当地震损的植被正加快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修复保护成效逐渐显现。
——风险排查,实现地震灾害应对常态化
如今,地震灾害风险排查已成为阿坝年度例行工作。阿坝将地震灾害纳入全州重大风险防范与化解范畴,每年年初派出工作组深入重点危险区开展地震风险排查工作,提升地震风险应对处置能力,做到防患未然。
灾后恢复重建的九寨沟县城。(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四川省地震局 供图)九寨沟地震应急结束后,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修订完善《阿坝州地震应急预案》,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并推动全州实现地震应急演练常态化。同时,阿坝近年来利用防灾减灾日、九寨沟地震纪念日等重要时段,深入乡村、社区、寺庙,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普遍提高,“与地震风险共处”也逐步成为民众共识。(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