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730米的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钻取岩芯也就是湖芯,难度非常大,从去年到今年,第二次青藏科考纳木错科考队经历了暴雨、暴晒、暴风雪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湖底地层条件的挑战,最终创造了新纪录。
七月的纳木错,天气十分多变,狂风暴雨、裹挟着冰凌,使得科考冲锋舟不得不放慢速度,科考队员们全身都被淋湿透了。从岸边到湖中心的水上平台作业,平常要12公里40分钟的船程,但是如果遇到5、6级大风,顶风前行,则需要2个小时。
总台央视记者 陈琴:在这个平台上,除了暴风雨,还有紫外线的考验,中午最热要穿背心,最冷要穿羽绒服,一天的温差有20多度。我们在平台上看到,十来名科考队员的脸都晒伤了。他们平均每天在这个平台上工作要超10个小时,体力消耗极大。
纳木错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湖泊,湖面面积2020平方公里,湖水容积870亿立方米,相当于2.2个蓄满水的三峡水库的库容。科考队钻取岩芯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风浪大,风向乱,工作平台容易被风浪移动。湖泊钻探,首先需要位置相对固定的水上工作平台、和能够保持垂直稳定的水中套管系统,以及可靠的钻探取芯工具,这三项是保证湖泊钻探正常实施的基本条件。
第二次青藏科考纳木错科考队钻探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黄卫东:纳木错的风浪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它的风向是不一定的,这个风浪的话,就是会造成我们这个平台很容易发生位移。发生位移了以后就钻探就很难继续。就是平台固定系统,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所以说这个平台是成功的。
另外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纳木错的水深,纳木错的水深是将近一百米,如何保持这个套管的垂直和稳定这个是一个技术难题。但是呢经过我们就是自主研发,然后自己大胆试错吧,然后我们现在采用的这套系统呢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说保证了这个套管,可以持续地在水中保持垂直和稳定,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始终是在一个套管里,是在一个孔里头连续地取芯。
纳木错湖底的地层含有砂砾石层,钻探时需要下套管并使用泥浆循环护壁,这样岩芯提取后,四周的孔壁不会垮塌。
第二次青藏科考纳木错科考队钻探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黄卫东:叫一种用于环境科学钻探的三层管取芯钻具。这个钻具可以很好地保证砂层、砂砾层,就是松散层的采芯率。另外这个钻具它也可以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岩芯。
另外高海拔作业不仅对科考队员的身体考验很大,设备效率也降到60%。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气候环境受到西风和季风的交互影响,是国际上研究青藏高原乃至第三极地区古环境的关键区域,纳木错的湖相沉积深度可以达到六七百米。此次纳木错钻取长岩芯,是纳木错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项目的预研究内容。今年6月,中国科学家联合德国等多国科学家共同申请的该项目获得批准,计划2022年在纳木错钻取5个点位11个岩芯、共计2250m长的沉积物,用来研究过去一百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状况。
第二次青藏科考纳木错科考队队长 研究员 王君波: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角度,在北半球整个第三极地区的周围,从北边的贝加尔湖,到咱们国家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的青海湖,以及到最南边的印度洋,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湾,有很多钻孔。东西方向也是这样。这些湖泊都是以古环境变化为主的。从这两个方面来讲,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腹地地区整好有这么一个空白区,纳木错作为科学钻探计划的点,将对整个国际大陆钻探计划是一个比较大的贡献。(总台央视记者 陈琴 汪成健 益西)
【编辑:白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