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核心器部件全部国产 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日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8月3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相关专家介绍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的情况。
北斗三号牛在哪儿
北斗三号于2009年11月启动建设。10余年来,工程建设历经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卫星工程、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完整系统五个阶段,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建成即开通、开通即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了工程的多个亮点。
首先,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据了解,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其次,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高效完成组网。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建强工程总体和两总研制队伍,以总体、技术、质量、进度为标准,创新研制建设体系,单星研制周期缩短四分之一,运载火箭总装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卫星入网周期缩短四分之三。构建形成风险分析及控制保障链,不带隐患发射,不带疑点上天。
同时,系统功能强大。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发布的接口控制文件覆盖全部7类服务。
此外,性能指标先进。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北斗应用大有可为
北斗系统的两大特色服务是短报文服务和高精度应用。目前,北斗三号的短报文服务提升到单次14000比特(1000个汉字),可以传图像、发语音,还借助全球的星间链路,拓展实现了全球短报文。同时,依靠北斗系统,地面建了一张高精度增强网,中国境内接近3000个地面站,最高精度能够实时处理到厘米级,事后处理可以到毫米级的高精度。
冉承其介绍,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
“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功能,支持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经上市。”冉承其说,已经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10年来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北斗在中欧班列运输、京张高铁建设运营、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应用,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水灾中发挥积极作用,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北斗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
放眼国际,北斗是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与美国、俄罗斯、欧盟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及系统间合作持续深化。还相继进入民航、海事、搜救卫星、移动通信等多个国际组织,多个支持北斗系统的国际标准已发布。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未来怎么干
冉承其介绍,“北斗三号建成以后,我们已经着手下一代北斗建设发展。”
应用是北斗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芯片——“中国芯”当然是系统最核心的地方。现在北斗产业链所有环节全部打通,芯片、板卡、天线等实现量产。政府要继续营造好环境和提供好政策,鼓励中国企业把北斗产业链做得更完善。
“我们2035年前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持续推进系统升级换代,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轨增强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量子导航、全源导航等新质能力,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冉承其表示。
刘诗瑶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