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成绩公布,考生们又面临一个难题——填报志愿。学校怎么选?专业怎么挑?填报志愿应该避开哪些“坑”?由于部分家长和考生对各高校情况和录取相关政策不太了解,在填报志愿时,他们难免会紧张和迷茫。对此,7月28日,记者专门整理了填报志愿的“锦囊”,供各考生和家长参考。
填报流程:本批志愿 有两次修改机会
7月27日,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南2020年普通高招网上志愿填报手册》,对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列举。
每次志愿填报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如超过30分钟,系统将自动关闭填报页面。
志愿填报完点击“保存志愿”按钮,保存当前填报的志愿,已保存的志愿1小时后方可修改,考生第一次保存志愿后,在该批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前有两次修改并保存志愿的机会。保存完成后,系统会列出考生所填报的学校及专业。
考生每次填报、修改或浏览完志愿后,请务必点击“退出”并关闭所有填报志愿期间打开的浏览器窗口,以免他人进行不利于考生本人的修改和信息收集。
考生如忘记密码,可利用“忘记密码”功能进行密码重置,无法重置密码的,普通类考生本人持准考证原件和身份证原件到报名所在地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重置,对口、专升本考生本人持准考证原件和身份证原件到就近市县招生考试机构重置。
填报误区:考生家长要避免
不少考生和家长已经开始填报高考志愿了,记者也整理了一些填报志愿时最常见的误区,供大家参考。
一门心思只想奔名校。名牌大学并非都是优势专业!有的考生父母认为志愿填报就是填报院校,一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才能代表成功。“211”“985”“双一流”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相对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择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是不明智的。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而普通高校也不乏一些有特色、实力强的专业。因此,在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有时也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不仔细看招生章程。教育部明确指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必要形式,其内容必须合法、真实、准确、表述规范。高校的招生章程经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不得擅自更改。学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高校依据招生章程开展招生工作。”因此,招生章程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同时,它也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参考资料。不会看录取规则、报考限制等细节会吃大亏。
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平行志愿的实行虽然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志愿原则应符合冲、争、稳、守、保、垫的原则。志愿模式是顺序志愿,第一志愿最关键。第二志愿应该重点考虑往年报考人数不足,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或对二志愿有预留计划的高校。
报的都是热门紧俏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只凭名称来选择。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不服从专业调剂。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不填写“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认为平行志愿最稳妥。平行志愿虽然减小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定位不准确的风险,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梯度的风险。
选专业不考虑兴趣和特长。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除要考虑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之外,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方面。
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父母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争取达成共识。
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填报志愿。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和以前的录取分数线“对号进座”。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填报后期:这几件事必须做
志愿填报结束后,家长和考生又进入了焦急的等待录取通知单的阶段。在这阶段,有几件事是一定要做的。
时刻保持手机通信畅通。志愿填报完,招生办和院校联系考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机,而且一般都会发送短信到考生的手机,显示考生的志愿录取状态。有时候,考生的专业需要调剂等特殊情况的时候,院校会拨电话咨询,如果手机关机了、欠费了,或者外出旅游信号不好等情况下一直联系不上,这时为了不耽误时间和整个录取流程,院校有可能会直接放弃。
再次核对个人填报信息。填报志愿结束后,考生应再次登录填报系统确认自己是否填报成功。有的时候,填报的人太多,处于高峰期,页面显示不一定准确。所以要再次登录确认是否填报成功,同时检查你填写的信息是否正确。
保管好身份证、准考证。千万不要认为高考查分结束后,就再也用不到准考证了。有的高校开学入学的时候是要求学生提供当年高考准考证的,不要到时候找不到了。
关注招考网站录取动态。及时关注招考网的录取动态,每年都有填报志愿失误没有被录取的情况,这时候要补录,重新填报志愿。
提防骗子寄来的假惊喜。收到假的录取通知书年年有,考生和家长要学会鉴别录取通知书的真伪。如果收到是你报考学校的通知书,那么最好也要鉴别一下:查录取真伪,即进入招生办正规渠道查询详细的录取信息,看是否和录取通知书上的一致,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层次等;查学校真伪,即可在教育部网站、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本省招生考试院等官方网站查询,高校是否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教育资格;查学籍真伪,即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学籍学历注册管理规定,新生入学后要和省级招生机构进行信息核对,核对无误后,考生可在本校及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学籍注册网上查询自己是否已取得了学籍,故进全国普通高校学籍查询系统网址查询学籍信息。(记者 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