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空气质量报告:京津冀PM2.5污染明显改善 二氧化硫浓度显著下降
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阮煜琳)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统计科学中心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经过近六年的治理,京津冀PM2.5和PM10污染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这是自2015年3月以来,该环境统计团队连续推出的第7份系列报告。这次的空气质量数据来源涵盖了京、津2个直辖市和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5省所有地级市,达到68个城市,报告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并同样剔除了气象因素对数据形成的干扰,为我们呈现出更清晰、立体的区域空气质量演变过程。
报告称,2019年PM2.5浓度在扣除气象和疫情影响后下降显著,京津冀位于华北平原的“2+8”市(北京、天津、邯郸、沧州、唐山、邢台、衡水、石家庄、保定、廊坊)下降了14.7微克/立方米(20.2%),这一下降幅度超过上一次2015年的15.5%的降幅。
经过近六年的治理,京津冀PM2.5和PM10污染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京津冀平原地区“2+8”市PM2.5累积降幅达到51.9%。山东,河南改善幅度次之,分别为32.5%和30.5%;山西和陕西的改善程度较低,累积降幅分别为20.7%和22.3%。
报告认为,“2+66”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近六年稳步显著下降,区域性二氧化硫的显著下降是京津冀及周边晋鲁豫陕地区过去六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最大亮点,也是区域范围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的主要动力。京津冀、河南、山东、山西、陕西过去六年分别降低72.8%、74.2%、74.9%、67.1%、60.9%。
报告称,建议像管控PM2.5一样,对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主要污染区域设定臭氧改善的具体数值目标,以便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显著降低区域内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浓度及时遏制其增长的趋势、有效降低臭氧浓度。避免部分地区面临颗粒物和臭氧“双面夹击”的局面。(完) 【编辑:郭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