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枣坡村,地理位置偏僻,属黄河背河洼地,人均耕地1.5亩,2016年人均年收入不足2800元,无村集体经济;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81人。
帮扶责任单位范县审计局,坚持把该村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实事求是,真帮真扶,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扎实开展各项帮扶活动,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该村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6月贫困户全部脱贫。近日,该局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这是该局连续第三年获得这项荣誉。
志智双扶 激发动力
扶贫不是天上掉馅饼,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该局领导班子成员、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坚定扶贫先扶志的信念,致力改变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增强其脱贫致富的信心。采取多种方式,抓住一切时机,深入农户、田野,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向村民一次次宣传党的帮扶政策,展望乡村振兴美好前景,耐心细致地帮他们梳理分析脱贫思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村民从不理解到主动配合,从抵触到支持,再到说出“坚定不移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豪言壮语,无不凝结着“审计人”的汗水和泪水。通过扶志,涌现出一批脱贫致富的典型标兵,张丕广就是其中之一。
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丕广,一家四口人,媳妇好吃懒做,儿子智障,女儿上小学,一家人全靠张丕广一人挣钱养家,是村里最难扶的贫困户。起初一味地申请要钱、要救助,要钱、要救助。只解决了眼前,而解决不了长远,怎么办?第一书记刘光辉和帮扶责任人付兆俭转变思路,着眼张丕广“内生动力”。开始做他们夫妻俩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自主创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丕广终于鼓足勇气做起了房屋装修生意。仅此一项,年收入就5万多元,夫妻的精神面貌改变了,每天忙的不亦乐乎,再也不向政府要钱花了。通过劳动所得,添置了新家具、新电器,粉刷墙壁,更换门窗,居住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看见张丕广致富了,村里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坐不住了,纷纷利用自己力量或一技之长寻找致富门路,贫困户的收入增加了,过上了好日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帮助贫困学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让知识改变命运。在充分利用教育扶贫政策的同时,连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每人2000元,并鼓励他们学有所成,回报家乡。
聚焦基建 改善环境
始终把帮扶户当亲戚,视帮扶对象如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该局把张枣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当作帮扶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多措并举,办成多项群众想办而多年没有办到的事情,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村西头那条泥泞的生产路,是村民外出的主要通道,修建一条硬化道路是村民多年的愿望。该局积极协调资金约23万元,修建了一条600米长4米宽的水泥路,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大路通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也需解决,该局又筹集资金50多万元,硬化胡同,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为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群众拍手叫好。
“如果像城市里那样,安上路灯,那该多好啊!”村民期盼地说。该局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6万元,对村道路实施亮化工程,安装了30余盏路灯。村支书张景胜说:“这不仅仅是路灯,更是群众心中的明灯。”
为解决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贫乏问题,该局先后筹集资金13万元,建设了一个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配套安装了一批健身器材、文化娱乐设施,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并组织举办了“快乐星期天知识竞赛”“家庭卫生评比大赛”“脱贫致富标兵评比”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希望。至此,村里再也没有出现不良风气。
发展产业 强基固本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该局积极争取到两个产业项目,一是光伏发电每年给村集体分红5万元项目,二是投资100万元的娱乐性项目收入与村集体分成。该局结合土壤特点和专家建议,帮助该村大力发展“三节白”莲藕特色种植产业,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村民扩大“三节白”莲藕种植面积。同时,申报田间配套项目,架设农业生产用电线路6500米,田间铺设电缆线600米,安装水泵4个,为特色种植提供良好生产条件。还主导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脱贫致富的平台,实行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目前,“三节白”莲藕品质优良,声名远播,通过互联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村民依托特色产业和合作社平台,收入大幅提升。
四面锦旗 饱含真情
几年来,该局驻村工作队,扎根帮扶村,全力开展帮扶工作。现在的张枣坡村已整村脱贫,街道宽阔,干净整洁,胡同硬化,路灯明亮,荷香阵阵,蛙声起伏,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欢快地唱歌、跳舞、健身,一片祥和的乡村景象。
帮扶带来的新变化,感动了张枣坡村的干部群众,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先后送来四面锦旗“为民办实事赢得百姓心”、“真情帮扶一心为民”......真切地表达了干部群众对审计人的真情,也极大地鞭策着审计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收官阶段更好地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吴燕 雷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