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王延斌华凌张晔叶青吴长峰
在初步完成了区域经济在新兴产业上的战略布局,成为双创高地、产业新区的使命之后,32岁的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如何突破自身瓶颈继续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命题。
路线图来了!近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发布,该《意见》以七大部分、21条、共4780字的篇幅向各大高新区描绘出一条通向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新路径。
三大关键词成底色
新政策带来了新路子
长期关注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张一平注意到新政的诸多不同。
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一次国务院新政提及的高新园区的根本性升级,要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示范区,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层面的升级,关键是在思路、胸怀、格局等方面的升级,也就是要打破过去习惯的固化思维,走出习惯的笼子,转变成国家、民生所需产业的发展方向。
寻路高质量发展,《意见》带来了新路子。有观察者认为,打破传统,深度改革,扩大开放成为此次新政的关键词。
“这‘五大坚持’提醒得很到位。”聊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田存伟注意到新政提及的五大基本原则,即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高新定位、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合理布局、坚持突出特色。他认为,强调这五大坚持,与高新区坚守初心的努力有关。
32年前,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的国家高新区诞生,此后,各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与发展水平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各地高新区时发现,奔向高质量发展,当前各大高新区仍面临挑战:比如要素成本增加,园区同质化,经济增速高,但创新力、辐射力偏低等问题。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解决,而改革与开放提供了答案。
寻路高质量发展
各地打造特色各施所长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以特色取胜,相继建成了中科大先研院、量子信息研究院、国家类脑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培育了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和1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集群,连续五年稳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俯瞰。合肥高新区提供
“国家高新区未来的竞争力在于知识经济。”广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李耀尧向记者表示,发展知识经济,要以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竞争力,以高技术产业为经济支柱,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重点,以人力资源为重要基础,以信息和通信为技术支撑。
这正是广州高新区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规划中,这里重点围绕产业技术难题,开展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推出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去年,广东省14个国家级高新区以占全省0.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3的工业增加值、1/6的出口额、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秘诀便在于知识经济的生产与带动。
眼下,一家院所带动一个产业的鲜活故事正在苏州高新区真实上演。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后,这里配套建设了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吸引了东南大学医疗器械研究院、国仟医疗科技创新研究院、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等相关院所。
大院大所及龙头企业纷至沓来,促使苏州高新区产业链拉长,带动人才链延展,两者互动循环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推动着高质量发展。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顶端设计方面还差什么?
如果说改革开放塑造了国家高新区前30年的繁荣,那么在新指挥棒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
“要高新区提升高质量,顶端设计方面还差什么?”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认为,“未来高新区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准就不能闭门造车,要扩大开放,吸引国外创新型科技企业、专项优秀人才;应提升人才质量,建立更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注重新经济人才的培养,建立大数据、区块链、5G、物联网、AI等专业学院”。
他表示,综合服务水平是未来高新区升级换代的重要保障,因此优化配套服务不可或缺。他的建议是在北京建立自贸区,对标国际水准;同时,建设基于京津冀地区的高新区和自贸区,带动周边高质量发展。
在高新区中建设自贸区,这不是第一次提出。
不久前的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提出“要在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信号在此次会议上已表达得相当明显,比如会议提出:“要加大国家高新区开放力度,鼓励与国外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以及“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可以说,重磅新政之下,国家高新区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更足了。
先行者的新使命
王延斌
以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先行者为独特标签的国家高新区有了新的使命。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高新区将肩负起探路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
国家高新区显然有担当重任的实力。近年来,国家高新区围绕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端人才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施展拳脚,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而此次深化改革找新路,国务院显然对国家高新区寄予厚望。
7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定了3件大事,其中之一便是加强创新政策在国家高新区的先行先试,加大开放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十多天后,上述《意见》火速推出。
高效之下,国家高新区肩负的光荣使命跃然纸上。
32年来,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成为我国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与核心区;如今,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国家高新区有能力,有底气,更有责任,继续担当先行者重任,为后来者“打个样”。
但摆在国家高新区面前的路注定不平坦。
一方面,时下,国内各地都在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或多或少地面临着旧模式日渐老化,新模式尚未成型的难题;另一方面,国家高新区自身也面临着诸如要素成本增加,园区同质化等瓶颈问题。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怵于“硬碰硬”,而是敢于主动前行,攻坚克难。前32年国家高新区的崛起证明了其是破解外界难题和化解自身瓶颈的高手;同时,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这又是国家高新区的优势所在。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去解决,如何解决?国家高新区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扩大开放来化解难题。我们也相信国家高新区能够发挥其“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先行先试,在思路、胸怀、格局上进一步升级,在发展模式、布局特色、高端优质上积累经验,出色地完成国家赋予的重任。
我们期待着。
来源:科技日 报
编辑:刘义阳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