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留和学生合影。
“既然我们选择了援疆,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不会退缩。”
“亲爱的老师:在人生旅途中,您为我们点燃了希望之光,您所做的一切润泽了我们的心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于您的教诲,我们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6月20日,我市第二批援疆教师总领队、哈密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援疆)朱金留收到了维吾尔族学生送来的鲜花和充满暖暖师生情的感谢信,这是他援疆近3个月来最开心的一天。
3月29日,在朱金留的带领下,我市遴选出的11名优秀骨干教师怀着奉献边疆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踏上西去远行的列车,奔赴新疆哈密地区,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教育工作。
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的东大门,素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之称。初到哈密,当地异常干燥的气候、较大的昼夜温差、不同的饮食习惯等,给我市援疆教师带来很大困难和挑战。大家经常半夜渴醒,甚至有的老师常常流鼻血。“既然我们选择了援疆,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不会退缩。”朱金留说,这是11名援疆教师共同的心声。
我市援疆教师被分配至哈密市第十一中学工作。该校是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有教职工294人、学生2400余名、教学班58个,所有学生为维吾尔族人,80%以上的老师是少数民族。为帮助援疆教师顺利开展工作,朱金留特别注重加强援疆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大家加强民族团结,调整心态、主动融入,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
受援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周边的维吾尔族村子,家庭教育相对滞后,普通话基础非常薄弱。援疆教师团队经过认真研究,降低了授课难度,放慢了课堂节奏,老师争取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令每一名学生能听清楚、听明白。作为援疆教师总领队的朱金留,教授九年级一班的英语课。教学中,他创新课堂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几个月下来,该班学生的英语平均分由原来的年级第五名提高到第二名。当地中考前夕,为表达谢意,孩子们亲手把鲜花和感谢信送到了朱金留的手中。“不只是我,另外10名教师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他们用爱心、细心和耐心,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孩子的喜爱。”朱金留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提高民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我市援疆教师团队把濮阳教育教学经验与受援学校分享,实施“青蓝师徒”结对工程,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教案展评、教学日记评选汇编等系列活动,发动当地教师积极参加,对提高当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当地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道路搭建了平台。我市援疆教师团队真诚的态度和踏实的作风,赢得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尊重和认可。“朱校长带领的团队,所在的哈密市第十一中学条件最艰苦,但评价是最高的。”哈密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浩称赞道。
自到哈密以来,援疆前方指挥部、濮阳市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经常与我市的援疆教师联系,关心他们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朱金留说,有组织作坚强后盾,他们铆足了干劲、充满了信心,“在这片新的天地,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展示濮阳援疆教师的良好形象,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王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