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惠州6月30日电 题:重访东纵故地:超千名海外赤子名垂南粤抗战史
中新社记者 张见悦 索有为 宋秀杰
6月底的岭南,正是荔熟蝉鸣的季节。因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而名动天下的广东惠州罗浮山,坐落着展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下称“东江纵队”)辉煌功勋的东江纵队纪念馆。
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他们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被中共中央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
6月30日正是东江纵队北撤74周年纪念日。中新社记者在纪念馆内采访时了解到,抗战初期的东江敌后抗日武装为了利于生存发展,不公开使用中共领导的名义,而是采用爱国青年和华侨港澳同胞自发组织的群众抗日武装的面目出现,从香港回到惠阳的7个救亡工作队500余人,是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组建抗日游击队的基本队伍和主要骨干。
据解说员介绍,海外侨胞还派遣自己的子弟,组成东江华侨回国服务团,远渡重洋来到东江地区参加抗日游击队,有的后来成为优秀的指挥员,先后参加游击队的港澳同胞和华侨子弟达1000人以上;1939年初,宋庆龄转交给曾生的海外华侨捐款一次就达港币20万元。1940年以前,曾生和王作尧两支部队的军需物资大部分是靠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赠的。
东江纵队除了在抗战中与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而被人们缅怀,更因为成功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800多位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国际友人、盟国飞行员而名垂青史。
在纪念馆历史陈列厅的展墙上,一幅《秘密大营救》的油画引人注目。据解说员介绍,日军于1941年12月侵占香港后大肆搜捕、诱捕爱国人士和抗日志士,中共中央及周恩来指示,一定要千方百计把滞留在香港的几百名爱国知名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抢救出来。时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的廖承志接到指示后,马上联系和组织中共南方工委、广东抗日游击队等投入秘密大营救。
港九大队战士经过6个多月的艰难营救,800余名知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终于逃离日军虎口,其中100余人辗转广东惠阳,大部分入住惠州东湖旅店,再沿东江而上抵达老隆、韶关各地。东湖旅店也因此成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
记者来到位于惠州市惠城区的东湖旅店,这一历史建筑于2019年1月30日,被改建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开馆,东湖旅店的门口有一个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群雕,底座上镌刻着“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茅盾”的字样。该馆工作人员称,陈列馆开放一年多来已接待游客近7万人。
“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的放映厅里,播放着一部由周迅、霍建华、彭于晏、蒋雯丽等参演的电影《明月几时有》,讲述的正是以东江纵队真实事迹为蓝本,以传奇女性方姑、刘黑仔等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香港展开生死救援的故事……(完) 【编辑: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