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40余年的光阴也不过弹指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每一位而立之年的人都亲历着国家蓬勃的气象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历史的变迁中,魏寨村,这个坐落在濮阳市孟轲乡东北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落,犹如一座丰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艰苦奋斗、抢抓机遇、创业奉献、改变了这个村庄的面貌,实现了由贫穷落后、破屋土墙到高楼大厦、富裕时尚的华丽转身。6月27日,记者采访了孟轲乡魏寨村党支部书记魏立强,听他讲述了魏寨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魏寨村位于106国道以东,惠西路以西,绿城路以北,锦田路以南,地处濮阳市城乡结合部,濮范高速东入市口,华龙区濮东产业集聚区的中心腹地,人口1987人,8个村民小组。 52岁的魏立强站在村口,眺望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眉宇间充满了欣慰。
70年代,魏寨村父老乡的生活只能用一个“穷”字来形容,常年处于“春苗小、夏收少、秋粮可怜冬钱杳、一年四季无温饱”状态,就连村委会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一日三餐,咸菜、稀饭、玉米馍老三样;逢年过节,餐桌无肉无酒……然而,乡亲们不甘心清贫,盼望着把“穷”字抛到九霄云外,盼望着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这次会议的召开激发了魏寨村父老乡亲们的热情,分田到户,独立经营,因地制宜耕种,抛弃了千篇一律的制约。村里几个带头人,率先下海,搞起了运输业,几年时间,村里涌现出了第一批“万元户”,在他们带动下,村里200多户人家,就有30余户干起了运输业,魏寨村也成为了当地出名的“运输村”。
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的需求,村里群众看到了养殖业的良好前景,于是一部分人又干起了养殖业。1999年,村里的养殖户已经有40余家了。2004年,中央发布“三农”的一号文件,实行以“取消农业税、工业反哺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新政,2006年又全面取消农业税,村民们有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村民纷纷种植优良农作物,魏寨村农田成为了市区种子公司的种子基地,村民收入较以前成倍增长。2010年之后,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魏寨村成了华龙区濮东产业聚集区腹地,土地全部成为工业发展用地,村民实行了劳动力的转移,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进城进厂务工或经商,村民增收渠道呈现多元化,收入大大增加,一年还比一年好,芝麻开花节节高。冰箱、空调、电脑、现代家居、智能产品应有尽有,小轿车也不再是不敢问津的奢饰品,已成为家家拥有的出行工具,过去餐桌上的”老三样“变成了稀罕物,大鱼大肉吃腻了就用它们解解馋。“总而言之,衣食住行无忧无虑,春夏秋冬笑逐颜开,家家有存款,户户有余粮。”谈起这些改变,村民魏立强的脸上挂着笑容。
近年来,魏寨村开始实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民变股民,又迈入了共同富裕的快车道。整个魏寨村的发展变化也有目共睹,魏立强说:“70年代的魏寨,只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那时村里的房屋几乎全是土坯和砖瓦结合,有的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里,院子只是用篱笆圈围起来,房前街道随处可见土堆、粪堆、柴堆,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们渐渐变得富裕,房屋也得到了不断的重新修建,1998年后村里逐渐有人盖起了小楼房,但整个村庄仍是参差不齐,居住环境和城市相比仍有大的差距。”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魏寨村于2014年开始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00余万元,打造美丽魏寨,硬化了所有街道胡同,修通了排水系统,安装了路灯,街道所有围墙重新修葺粉刷,并绘制山水画,书写传统文化标语,进行绿化提升,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清运。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还修建了群众文化健身活动广场、高标准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使魏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的改变。
2016年,魏寨村又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转变,这一年,在国家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实施了村庄改造。魏寨村群众400多户人,积极响应号召,腾退所有耕地和宅基地,有力支持了濮阳市和华龙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历史的记忆在2018年春节前夕为魏寨村刻下了浓墨的一笔,魏寨村8个村民小组2000多口老少爷们欢天喜地扶老将雏告别生活了不知多少代人的村居,搬迁到位于繁华路段的花园式小区——东湖湾,由村民变成市民,由散落民居变成集中小区,过上颠覆性的全新生活。现在到魏寨,一眼就能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造型别致的居民楼,宽敞整洁的街道,花园式的小区环境、现代物业的管理模式;错落有致的商场、超市,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场景;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小学、中学、分布在小区周围。不同品种的树木、美丽的花坛和草坪以及四季长青的公园,给新的魏寨增添了无限的美。
如今的魏寨村,似乎在喧嚣和沉寂中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旧日农村的宁静祥和与现代都市的进步变革,在现在的魏寨村得到了很好地融合。而这个原本普通的村落,在所有人的见证下,悄无声息的实现了由“农民”变“市民”“平房”变“楼房”“困难”变“小康”的伟大变革。(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宗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