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中雨。夏日的华龙区胜利街道办马呼屯村,一碧如洗。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退休干部、马呼屯村村民麻书奎正在书法活动室内和另外几名村民练书法。在这位村级书协主席的带领下,全村已有20多名村民,喜欢上了这项中国传统文化。
问马呼屯村这几年最大的亮点是啥,几名村民异口同声:“文化”。他们边说边拉着记者到村里转。进入马呼屯村东西主大街,宛若进入一处旅游圣地。街两旁是文化长廊,一边是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故事,一边是大型文化浮雕。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该村村委会主任麻盼根介绍,马呼屯村现在有东西三条、南北三条共六条大街,六条大街全部要打造成文化大街。现在,最富特色的南北三条大街,已基本打造完成。三条大街文化风味不同,一条街是反映忠孝故事的,一条街是反映廉政文化的,还有一条街是反映教育文化。
该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富金,带记者参观了马呼屯村村史馆。他介绍,这几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激励下,马呼屯村经济发展较快,全村基本已经脱贫。腰包鼓了,接下来该怎么办?那就是要让村民更有文化,“鼓了腰包鼓头脑,富了物质富精神”,知识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
马呼屯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地方,曹操曾在这里屯兵,故称马呼屯。抗日战争时期和革命战争时期,马呼屯村群众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让村民将村里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并与新时代融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马呼屯村两委决定,把村里打造成文化特色村。在此情况下,就有了六条文化大街,并建了村史馆。现在说起村里的历史,大人小孩几乎都知道。文化的熏陶也让村民更加重视教育,马呼屯村小学现在的教学质量,在整个华龙区都名列前茅。
记者分别参观了马呼屯的六条文化大街。每条大街特色不一,但无一例外地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儿。村民们说,文化大街打造后,大家闲时在村里练练字、下下棋、跳跳舞。打牌赌博的没了,家庭矛盾也少了。日子过得好,家庭、邻里也和睦,实实在在过的是小康生活。
王富金告诉记者,除了文化大街外,这几年村里还规划了豫龙智慧农庄,将农民土地进行流转后,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今年,豫龙智慧农庄的油菜花海,成为深受濮阳人热爱的“打卡地”,甚至吸引了央视记者前来采访。
“马跃龙腾勇担当,党呼民应志如钢。群英屯聚克险阻,乡村振兴书华章。”这首藏头诗,是由马书奎初稿、经全村人多次讨论,共同写出来的。诗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句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个字,连起来念就是“马呼屯兴”,这既反映了马呼屯人对乡村振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志向,也是马呼屯人文化水准的体现。
记者在马呼屯村里品文化,品的是村子悠久的历史、富裕的现在和美好的未来,品的是马呼屯人对美丽乡村、小康生活的向往,品的是他们在党领导下一心一意奔好日子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