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村红薯育苗基地,一株株绿油油的红薯苗长势喜人,与村民挥洒着汗水在田间劳作的场面交相呼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一共发展7个大棚,按今年卖出去的第一茬红薯苗的价格来算,估摸着今年能赚将近20万元,到时候我们村集体的‘钱包’就更鼓了。”说起当前红薯育苗情况,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村民张伯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殊不知,就在几年前,大闵城村还是一个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省级深度贫困村。
大闵城村地处两省四县交界处,是黄河进入我市流经的第一个村。多年来,由于交通闭塞,大闵城村经济基础薄弱,除了种地之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村民过的都是紧巴巴的穷日子。
“那时候穷着咧,村里开个会都要到村干部家里找地方。”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大闵城村党支部书记邹建明感慨万千。
作为村里的领头人,邹建明为拔掉村里的“穷根”,这些年想过很多办法,也做过很多尝试。2015年年初,他和村“两委”班子通过外出考察,发现种韭菜更适合大闵城村的实际。在他的带领下,两年时间大闵城村韭菜种植面积就发展到200亩,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村里的很多贫困户靠韭菜种植脱了贫。
“一些贫困户虽然脱贫了,但是经济收入不稳定,还存在返贫的可能。我一直在想,像我们这样的深度贫困村,只有集体实力强了、产业发展旺了,才能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邹建明如是说。
在探索中前行,大闵城村迈出坚实的第一步。2018年,经村“两委”摸排及县国土、水利、房产等部门确权颁证,确定该村可利用的集体性资产有:坑塘5个、机井51眼、村室1所。再经县“两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科学评估,这些原本“沉睡”的、“不起眼”的资产,评估价值达到了148.58万元。
整合了资产,大闵城村的“管家”——闵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随后,大闵城村以公司名义在县“两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办理抵押贷款,由县政府成立的惠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担保,成功拿到40万元贷款,集体资产一下子“活”了起来。
有了资金保证,有了公司运营,大闵城村采用土地入股和“公司+农户”两种模式,很快上马了红薯种植基地、红薯粉条加工厂两个集体项目。当年,大闵城村的红薯获得大丰收,亩产达到3000公斤,打了60多吨淀粉。
“光这60多吨淀粉就收获了60吨粉条,每公斤粉条当时的批发价大概在20元左右,村集体当年获得的毛利大概是120万元,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邹建明激动地说。
尝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甜头的大闵城村,2019年又流转20多亩地发展红薯育苗,全力拉长红薯产业链条。对于未来发展,大闵城村有着详细的谋划:投建一个红薯醋厂,用红薯出粉后留下的粉渣做原料,酿造红薯醋;建一个有机肥厂,把醋渣再利用,形成循环经济。
“以前村里没钱,村干部在群众中说话没底气;现在村集体‘壮’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不少村民争着在公司入股哩!”今昔对比,邹建明感慨不已。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闵城发展集体经济促脱贫的路径让周边村庄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曹闵城、王辛庄等多个村庄相继跟进,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项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越来越快、干劲越来越足。(记者 贺德敬 王金勇 李振涛 通讯员 晁亚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