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山县位于新疆最南端,喀喇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距离首府乌鲁木齐市1800公里,是一个有着超29万人口的多民族聚居边境县。几年前,皮山新县城已在距离老城几公里之外选址重建,如今,马路宽敞、高楼林立、人来人往,新县城发展欣欣向荣。
龙头企业打牢脱贫根基
近年来,皮山县将鹅、驴、兔、羊、食用菌五大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整体产业发展。今年,皮山县布局600万只鹅、900万只兔、3.9万头驴、18万只多胎羊等主导产业,预计今年将有8500余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在位于木吉镇的多胎羊繁育基地,41座标准化养殖棚圈整齐划一,工作人员忙着清理棚圈,给养殖的“乔达多胎红羊”投喂饲料。“基地主要以‘乔达多胎红羊’核心育种群的选育和提纯为主。”繁育基地技术专员夏礼军介绍。
“乔达多胎红羊”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克孜尔开勒迪·阿布迪腊合曼在2017年乔达乡驻村“结亲”时发现的优良绵羊组群,后经新疆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研究发现,该羊组群将填补我国粗毛羊多态性的空白。
凭借着高繁殖率、高产奶量、高肉量、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几年乔达多胎红羊价格越来越高,成了吸引企业养殖的“抢手货”。2019年,新疆西域沐羊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看好“乔达多胎红羊”的前景,投资建设了占地面积298亩的多胎羊繁育基地,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学院合作开展科研工作。
“目前基地内乔达多胎红羊的存栏量已经达到5000只,企业与农户建立了完善的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双赢。”夏礼军介绍,繁育基地周边村镇农民可将红羊交由企业托管,企业会在代养过程中选育具有多胎基因的母羊开展种群扩繁,并向农民分红,同时不断扩大核心种群,放大乔达多胎红羊双羔、多羔的优势。
曾经是贫困户的乔达乡兰干村村民吾吉阿里木·阿卜杜克热木去年靠养殖乔达多胎红羊脱了贫。他告诉记者:“今年家里养了近50只羊,乔达多胎红羊就有40只,养殖这种本地红羊不愁卖,以后我要做专业养殖,扩大养殖规模。”
“有了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乔达多胎红羊繁育工作得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后来成为区委宣传部驻皮山县“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总领队的克孜尔开勒迪·阿布迪腊合曼介绍,兰干村2018年购买的246只多胎红羊核心群已全部交由繁育基地统一管理,村委会获得企业分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特色产业成绩亮眼,扶贫产业也热火朝天。这几日,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托格拉克塔村的鹅产业养殖基地里一片繁忙。鹅产业养殖基地由新疆昆仑绿源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基地2019年5月正式投产。昆仑绿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鹅业基地孵化场场长刘应国介绍,目前基地建成育雏脱温一体的大棚约100个,鹅苗在这里经过30多天的育雏、脱温后送至各乡镇的集中养殖点,养殖约75天后由企业统一回收。
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副乡长艾则孜·艾力介绍,目前,该县鹅产业13个集中养殖点试养成功、长势良好,今年计划养殖140万只扶贫鹅,依托鹅产业全乡有9700余人受益。
在新疆皮山县木吉镇多胎红羊繁育基地,饲养员正在给乔达多胎红羊喂饲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耿丹丹摄
扶贫产业延伸至上下游
在新疆皮山县克里阳乡苜蓿种植基地,紫花苜蓿长势喜人。去年4月份,克里阳乡饲草料种植基地种上了第一批苜蓿,当地饲草料种植面积今年已扩大到4500多亩。
克里阳乡有3.6万只羊、980头牛、1247头驴,目前拥有的饲草料不能完全满足全乡畜牧业需求。皮山县克里阳乡副乡长阿布来提·阿布拉介绍,扩大苜蓿、玉米等饲草料种植面积,农牧民家里的牲畜养殖可以增加1倍。据测算,每亩饲草料地至少可以养3只到4只羊,农民脱贫又多了一道保障。
近年来,皮山县大力发展以畜牧业养殖为主的养殖业,畜牧业发展导致的饲草料不足成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皮山县虽有680余万亩草场,但由于气候条件原因,牧草产量低,现有牲畜群已难以维持。
为确保产业扶贫项目顺利开展,农牧民增收稳定推进,皮山县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2019年投资700余万元,种植饲草料面积超1.2万亩,今年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3800万元种植饲草料面积逾2.6万亩。皮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袁金表示,项目实施大大缓解了饲草料供应不足难题,促进了草畜平衡。
上游产业完善的同时,下游产业也在不断盘活。皮山县作为和田青驴原产地,养驴是这里的老牌产业。从2017年开始,皮山驴产业积极布局下游产业链,探索驴奶粉、驴奶等产品深加工。
昆仑绿源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泽喜介绍,企业驴奶收购价一公斤30元到35元,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同时,企业还吸纳了600多名员工,其中贫困户占50%,员工的月平均工资超过3000元。
今年25岁的贫困户祖丽皮耶·阿卜杜热扎克去年2月到该企业上班,成为一名冻干机操作工。她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个岗位能学习技术,学成之后的工资能到6000元以上。
除了驴奶加工车间、休闲食品加工车间、屠宰场之外,昆仑绿源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林果深加工车间将于6月完工,林果交易市场也在建设当中。“延伸的产业链直接带动全县贫困户、养殖户万户以上,就业人员将增加至1500人左右。”王泽喜说。
村级产业撑起就业后盾
除了特色养殖,皮山县还借助扶贫车间,在村里建起了小型产业园区,让更多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脱贫增收。
在位于阔什塔格镇的新康产业园内,口罩生产线、隔离衣生产线正加紧运作。去年,园区引进了一家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目前,该企业日产口罩10万只,隔离衣2000件,直接带动周边300多名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
“我以前在家里务农收入微薄,来这里上班后,最多一个月挣了3600元。”园区工人阿孜古丽·阿布都卡迪尔说。
据介绍,新康产业园今年还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员工宿舍、食堂、托儿所以及生产车间扩建,完工后预计可安置贫困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800人到1000人。
在乔达乡兰干村产业园区内,占地仅38亩的村级产业园包括了2座扶贫车间、3家生产厂商和1间存储库房。园区内的扶农专业合作社去年注册成立,生产的各式点心、馕等产品在和田、阿克苏、喀什、库尔勒等地区热销,日销售额达8000元到10000元,带动了4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
42岁的布威佐合热·约麦尔是合作社的一名烤馕师傅,由于生病身体不好又带着3个孩子,导致家庭陷入贫困。不过,为了脱贫,她养了2头驴、5只羊,还有10只鸡、9只鹅。今年,她的儿子去伊犁务工,女儿也在村保健院工作,“现在家里3个人就业了,再加上农业收入,我对今年脱贫有信心”。
从事中草药种植的吴飞去年通过招商引资把企业落地在皮山县,在这里种植了2000多亩中草药。今年,仅阔什塔格镇就有1300多亩的中草药种植面积,吴飞指着阔什塔格镇其格勒克村一片200多亩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告诉记者,这里的金银花试种亩产100公斤,明年丰产年更多,收购价每公斤200元以上。
新产业落地的同时,村里的农牧民靠着采摘中草药增加了收入。“中草药种植时有120天到150天用工期,仅采摘期每人可增收3000元。”吴飞说,他看好这里中草药产业的前景,今年6月,饮片厂也即将开工,年底投入生产,“下一步还计划发展中草药深加工,带动更多农牧民稳定增收”。
除了扶贫车间和招商引资企业,其格勒克村的小产业也开展得红红火火。该村便民一条街里容纳了超市、美容院、特色小吃店、农家乐,带动了30人就业;100座塑料大棚分给村里的贫困户,一户一年增收3000元。“我们还要继续发挥工作队的优势,在产业发展、贫困户扶智与扶志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所有贫困户真脱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健委驻皮山县其格勒克村“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孟锡宏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耿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