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晚,记者走进濮阳市体育场夜市。12排500个固定摊位整齐排开,每名摊主戴着口罩、挂着胸牌迎接夏日逛街的人们。
43岁的韩丽萍租的美甲摊位上不时有人光顾。“我是咱市纺织厂的下岗职工,下岗后一直没事儿做,就在家照顾孩子。现在摆摊儿做美甲,比之前的收入还多呢。晚上做生意,白天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市体育场夜市有500余个夜市摊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的前提下,市场又开辟59个摊位,允许和引导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内规范经营,大力激活城市‘地摊经济’。市场管理办共有21名管理人员,其中6名是环卫工人,他们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地对市体育场进行清洁。市场承租摊主有60多人是下岗职工和伤残人士,我们也对其摊位费进行了减免。”市体育中心市场管理办公室经理孙志伟说。
城市在历经疫情期间的萧条和冷清后,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烟火气息。有烟火气息是好事,给予了商贩一定的空间,但这无疑对城市管理出了新考题。
本着便民利民、规范统一的原则,华龙区中原办在市体育场沿线开展了规范、美化行动。中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体育场摊位划线经营,统一样式摆放;每家商户均签订卫生整洁承诺责任书,负责清理摊前摊后杂物垃圾,保持路面及摊位周边卫生整洁。
与此同时,中原办还成立了濮阳市体育中心市场管理办公室党支部。43岁的商户肖保勇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有着23年党龄的党员。“党支部的成立,让市场上的党员找到了家。我们也积极参与市场的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市民有序购物,劝导商户干干净净地来、一尘不染地走,真真正正地把市场当成自己的家。”肖保勇说。
在一个卖衣服的摊位上,摊主把营业执照摆在了旁边。“我是市里一家服装店的店主,受疫情影响,店里几个月没有营业,损失很大。我晚上在市场上卖衣服,用摆摊挣的钱来补门店的亏空,慢慢就缓过劲儿来了。市体育中心市场管理办公室也对我们进行了规范管理。很感谢他们的帮助。作为从外地来濮阳创业的年轻人,我感受到了濮阳这座城市的温情,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该摊主说。(记者 徐洪波 杜鹏 文/图)
编后: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地摊经济”提供了更多就业、创业空间,门槛低、见效快,满足群众的就业需求,促进消费回暖。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适度放开、合理布局、有序提升的原则,积极维护市场秩序,强化摊主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地摊经济”参与者规范经营。这种“便民不扰民、方便不随便、放开不放任”的规范管理,不仅能让“地摊经济”良性发展,也彰显了濮阳这座城市包容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