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穗千层浪,蔚蓝之下一片黄。
6月8日,濮阳县白堽乡小寨村全兴养鹅场,村党支部书记赵全印站在二层小楼上,远眺麦浪滚滚遍地金黄,近望白鹅成群引吭高歌,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瞧,它们嘎嘎嘎地叫个不停,乡亲们就能哈哈哈地笑个不停。它们,就是盼头,就是希望。”
赵全印,53岁,早年在外地搞建筑、包工程,事业有成。可是,小寨村地处滩区,村民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要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必须走出一条新路。”他心里寻思。2013年,国家精准扶贫大幕拉开。“现在政策这么好,不出去了,就在村里干。”赵全印吃了秤砣铁了心。
经过多方考察,赵全印发现肉鹅和鹅蛋市场大、销路广,尤其在朋友的引荐下,他获得了扬州大学教授、“扬州鹅之父”赵万里在鹅苗、饲料、技术等方面的“背书”,遂下定决心在肉鹅饲养上做文章。
说干就干。流转土地、联系鹅苗、购买饲料、建设厂房、建立销售网络……200多万元投进去后,赵全印的养鹅事业正式起步。作为门外汉,为了尽快掌握养鹅技术,白天,赵全印常常一个人蹲在鹅舍观察鹅的习性;晚上,他在灯下认真学习专业书籍,还经常专程到赵万里教授处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全印的精心呵护下,鹅苗成活率超过90%,肉鹅70多天就能出栏。第一茬,赵全印大获全胜。其后,他逐渐扩大养殖规模,效益也一茬比一茬好。这不仅进一步坚定了赵全印的信心,也让村民看清了养鹅产业这条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2014年,赵全印当选小寨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便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免费送鹅。“为了增加乡亲们尤其是贫困户养鹅的积极性,我通过‘基地+贫困户’模式,免费向贫困户提供30只优质鹅苗及技术指导。等他们将这些鹅苗养大后,我再按市场价进行回收。按每只鹅10斤、每斤10元、每年4茬计算,每户每年平均能落1万多元,还不用担啥风险。”赵全印说,目前,通过该模式,养鹅场签约育肥鹅养殖户520户,覆盖濮阳县渠村乡、海通乡以及内黄县后方镇等14个乡镇,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同时,赵全印还鼓励贫困户将扶贫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到该基地,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
此外,养殖场规模的扩大,还让更多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梦想。当日,40多岁的李怀平正拎着刚摘完的新鲜草料给鹅喂食。“每天主要就是喂喂料、消消毒,根本累不着,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要是懂点技术,或者出去跑销售,没准能拿6000多元。不过,俺也不是光靠这一份工资,家里还养着鹅呢,年底还能分红。这日进斗金的,贫困户的帽子早没影了。”说着说着,李怀平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2019年5月,养鹅场获得农村产业扶贫建设资金200万元,建设扬州白鹅饲养区(二期),新建4座养鹅棚、1座600平方米孵化车间,新上22台现代化孵化机和1套青储设备。如今,4座养鹅棚新增存栏1万多只,养鹅场存栏总量可达2.3万只;22台现代化孵化机每年可孵化鹅苗130多万只,孵化、养殖、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日渐成型。
“现在,这130万只鹅苗往周边村里一投放,你猜是啥效果?两三万户周边群众都在家里养起了鹅,说是‘鹅山鹅海’一点都不夸张。”赵全印高兴地说,“现在,我除了做好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外,还打算把自己的品牌做得更加响亮,让嘎嘎嘎的致富歌唱得更加响亮。”(记者 贺德敬 王金勇 李振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