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3.9亿元,同比下降9.4%。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25.4亿元,下降9.3%;二产增加值完成102.9亿元,下降14.4%;三产增加值完成185.6亿元,下降5.9%。3月份以来,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各项主要指标稳步回升,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
生产供给整体好转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小麦播种面积355.21万亩,其中一类、二类苗占比93.6%,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6%、35%,肉牛、肉羊、蛋禽、肉禽存栏充足;涉农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畜牧业产能持续恢复。工业生产触底回升。2月中旬至3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由11.4%提高至95.2%,电力达产指数由58.9提高至9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下降11.8%,降幅较1至2月份收窄6.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7位,其中3月份增速由负转正,增长1.9%,居全省第11位。工业用电量下降8.27%,居全省第1位。工业增值税下降39.3%,居全省第10位。“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下降15.4%,降幅比前2个月收窄9.5个百分点;“三专”特色产业下降19.7%。战略性新兴产业3月份当月增长17.1%,较1至2月份提高40.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3月份当月下降1.1%,降幅较1至2月份收窄32.1个百分点。服务业逐渐回暖。服务业市场需求逐步复苏,各领域复工复产加速,3月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复工率分别达89%、95.6%。依托互联网、数字化和科技创新的相关行业逆势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1.8%,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增长17%,金融业增长4.5%,教育业增长2.2%。
市场需求快速回补
投资下滑趋势放缓。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7.5%,降幅比1至2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8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0.5%,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5.1%,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13.1%。全市283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已开工、复工237个,一季度完成投资204.0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1.6%。消费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9.4亿元,下降24.9%,降幅比1至2月份收窄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7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2%,增幅较前2个月放缓0.2个百分点。外贸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26.34亿元,增长53.2%,居全省第1位。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7万美元、省外资金58亿元,分别完成省定目标的23.7%、22.1%。
质量效益向好提升
财税收入位次提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4亿元,下降10.9%,居全省第6位,较前2个月提升4个位次;税收完成16.6亿元,下降18%,居全省第6位,较前2个月提升9个位次。税收比重达70.9%,居全省第3位,较前2个月提升9个位次。惠企政策效果显现。金融保障能力提高。自疫情发生至4月17日,全市各金融机构累计向835家企业放款67.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62%,其中为223家企业办理展期和续贷20.7亿元、为108家涉疫情企业发放贷款7.96亿元。企业运营压力缓解。一季度,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3.3亿元,其中今年疫情防控税费优惠4389.4万元;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阶段性水、电、气价格优惠政策,预计可为企业减免用能成本1.01亿元。
民生有效保障改善
今年确定实施十件27项民生实事,截至4月20日,7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0项已启动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6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05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601人,分别增长32.4%、36.7%、1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745万元,支持834名个人就业创业、1家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同时,有序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截至4月17日,全市外出务工107万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6万人。(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