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中国临床多中心研究率先发现:联合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对转阴无显著帮助
中新社上海5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临床应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疟疾药物羟氯喹一度受到追捧。
记者18日获悉,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牵头,全中国16家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研究分中心共同参与的多中心、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联合羟氯喹的治疗不能带来病毒转阴的额外获益,且存在一定几率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良事件。
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教授当日对记者表示,试验结果不支持对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联合使用羟氯喹进行治疗。据悉,全世界范围内,羟氯喹治疗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此前未有报道。中国医学专家的研究对羟氯喹在新冠肺炎治疗的临床定位,提供了最真实和确切的依据。
据悉,该研究在全球四大期刊之一的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羟氯喹作为抗疟疾药物和抗炎症药物,已在感染科和风湿免疫科应用多年,对于目前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尚无临床研究验证其存在临床疗效,也缺乏此类患者的安全性数据。
瑞金医院牵头的该项临床研究,在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开展,探索高剂量羟氯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转阴率、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预防疾病严重度增加的作用。
该项研究将入组的核酸阳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羟氯喹联合标准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组中,医生给予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指南所推荐的标准治疗,羟氯喹联合标准治疗组则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高剂量羟氯喹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中,28天的核酸转阴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5.4%和81.3%。在安全性方面,标准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而羟氯喹联合标准治疗组为30%。据悉,最常见的羟氯喹相关不良反应为腹泻。(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