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濮阳新闻 >

郑州健身房跑路相关投诉548件 防跑路只能单次消费?

2019-12-09 16:02:25来源:  字体:大

前几天,河南商报报道了郑州高新区赛文健身房跑路一事,报案后,对于能否以合同诈骗进行立案,警方表示调查核实后予以回复。最终,枫杨派出所回复不予立案。

健身房跑路后消费者如何挽回损失?健身房跑路治理,究竟难在哪儿?

警方回应

健身房跑路涉嫌民事欺诈建议受害人进行法律诉讼

“11月22日还在办卡出售,26日变更法人,28日跑路,健身房的这种欺骗行为难道还不明显吗?告知不予立案却没有给大家做详细解释,这样的回复是否有些草率?”带着会员们的疑惑,河南商报记者对郑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枫杨派出所进行了采访。

12月3日,枫杨派出所工作人员进行了情况解释:“根据受害人提供的情况,我们了解到该健身房有实体,和会员也签有合约,且多数会员也在健身房消费过,因此在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两种情况中,此案涉嫌民事欺诈,不构成警方所负责的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但健身房跑路这种情况是符合民事立案条件的,建议受害人去法院进行起诉以维护自身权益。”

对于这一回复,不少会员表示虽深感无奈,但也并不意外。据了解,此前中体倍力郑州多家门店出现跑路的情况,会员们前去报案,警方同样也是不予立案,建议进行法律诉讼。

年末回顾

今年跑路的健身房大多数会员遭遇维权难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截至12月5日,指挥中心今年接到关于郑州健身房跑路的投诉就有548件,投诉数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记者对今年以来的郑州部分健身房跑路情况进行了梳理回顾:

2019年,新年伊始,人体雕刻健身房跑路。

5月,中体倍力多家门店当月集体停业“装修”。

10月中旬,斯跑特健身房翡翠城店老板失联,会员课时费、员工工资以及物业房租均被拖欠。

11月末,赛文健身房老板跑路,健身房被不明人士搬空。

针对郑州今年被曝光跑路的一些健身房,记者进行了回访。原中体倍力奥兰花园店址如今已开了一家新的健身房,店方表示愿意接收老会员,但具体接收方案尚未确定。原超级健身富田店会员高先生表示,有些会员已经起诉,但法院至今还未开庭。对于赛文健身房跑路的情况,大学城工商所工作人员表示,“经调查核实,现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建议消费者尽早去起诉。”

在回访过程中,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多数消费者遭遇类似问题时,常常会因为维权周期长、成本高而感到头疼,有的消费者甚至会因涉及的金额不大而自认倒霉。

消费者说

不敢再办卡“情愿单次消费”?

被骗以后,消费者是否还会去办卡呢?“不会办了,再办不是拿钱打水漂嘛!”消费者老沙连连摆手。

“这几年健身房都是这‘套路’,我现在情愿单次消费,虽然费用高一点。”一位会员说。

在采访中,一些消费者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健身房跑路的治理,“健身房跑路的这么多,卷款金额都不小,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应该加强监管?”

业内声音

有些想“捞快钱”的人抹黑了郑州健身行业

“预付卡本身并没有错,它就是一种消费模式。”世嘉健身集团创始人靳伟认为,“而错就错在,有人念歪了经。”

1500元的两年卡,甚至365元带泳池的一年卡,在靳伟看来,卖卡的第一天,商家就做好了卷钱跑路的准备。

价格战,明显顾不住成本。这样的健身房老板通常都是想“捞快钱”的人,“恰恰是这样的人,把郑州健身行业给搞臭了。”靳伟说。

特兹健身的相关负责人也对河南商报记者说,近些年,看到预付卡能进账大量现金,不少外行人也想进来“掺和一脚”。

靳伟称,之前一个跑路的健身房,老板起初只是给健身房印制宣传单页的商家:“他们完全不懂健身,就是觉得很挣钱,于是,就开始租场地、买器械、招人、做预付卡,钱到手,走人。”

有网友评价,本来健身行业是充满正能量的行业,都是这种商家“污染”了整个环境。

除了通过行业自身发展,过滤掉一些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健身房,靳伟认为,行业需要一些门槛和公示,对从业人员资质和健身房硬件设施进行筛选:“据我所知,卫生监督所就会每年公布两次对游泳池卫生监测的结果。”

各方看法

引进第三方进行资金监管,是大势所趋

“健身房跑路,对目前还正常经营的健身品牌肯定有影响,跑路的多了,消费者对整个市场的信任度都在降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高海潮表达了担忧。

高海潮认为,健身行业准入门槛低,预付卡销售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造成了跑路成本相对较低,持续太久的健身房维权事件凸显市场监管未到位。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2年~2018年公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预付卡消费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近日,北京七部门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7份文件,其中提到,健身经营主体不应该发售3个月以上、预付额超过3000元的健身产品;还要与消费者签订包含收费、退费、争议问题解决等事项细则。

其中还提到,当公司无法持续提供服务时,应提前1个月发布经营风险,及时退还消费者预付金额,或者妥善解决后续服务问题。

而上海更是迈出了第一步,于2019年6月出台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存量预收资金余额管理实施办法》。

热心网友评论:“不过,如果完全摒弃预付费模式,健身行业的经营压力也会相应增长,需要很强大的资本支持,而且短期卡的价格也不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对健身从业者而言,会难上加难。”

聚焦本地,在年初的省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胡会东已就预付卡消费乱象提交了提案,建议在预付卡的发行、使用中,应当引入第三方监管的管理办法。

12月6日,胡会东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提案提出后,相关部门暂未推出相应举措。(河南商报记者王蒙张逸菲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