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一位法国领导人的中国文化情结

2019-09-29 15:27:37来源:光明日报

【70年:世界看中国】

作者:丁一凡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9月26日逝世了。国家副主席王岐山28日前往法国驻华使馆吊唁希拉克逝世,并表示希拉克总统为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维护多边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法关系的一面旗帜。

希拉克是法国政坛上一棵常青树,年轻时就投身政治运动并脱颖而出,成为青年戴高乐派的领军人物。他日后两度出任政府总理,两度当选法国总统。1975年他辞去总理职位,当选巴黎市长,在这一位置上“蛰伏”了18年,直至当选总统。我就是在巴黎市政府的活动上,第一次结识希拉克市长。笔者曾任光明日报常驻巴黎记者。他当选总统后,不时接受中国记者采访,使我们加深了对他东方情结的了解。

希拉克很重感情,又很喜欢东方文化。每次与他谈话,几乎都能不时地勾起他对东方文化的留恋与记忆。他在读中学时,就对东方文化非常爱好。每每一有空,就要跑到专门陈列东方文物的巴黎吉美博物馆泡上一天,细细观察和品味各种东方文物。他喜欢日本文化,也喜欢中国文化。后来,他发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美感与意境,喜欢上了李白与杜甫,晚上入睡前,还会拿起法文版的杜甫诗集翻上几页,吟诵几首。希拉克1978年第一次访问西安时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将其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他的这番话被法国媒体报道后,迅速流行起来,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声名鹊起。

当选法国总统后,希拉克4次访问中国,每次都要认真参观访问博物馆,仔细研究中国的文物。他能详细地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朝代文物的特点,能与中国的青铜器专家探讨不同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甚至还能纠正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年代或朝代皇帝数量的错误说法。他对中国古代文物的知识之渊博,使那些跟他探讨中国古代文物问题的专家和他开玩笑说,你退休后,到中国来当文物鉴定专家算了。

希拉克正因为对东方文明有这样的深刻理解,才对中国这样的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国家有更加独特的见解。他一直主张,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需要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互相理解,而不可强迫别国接受自己的理念。希拉克在任期间,美国曾多次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对中国提出非难,并企图拉拢一些欧盟成员国支持美国提案。希拉克对此在欧盟提出,欧盟国家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立场,我们主张对话,而不主张对抗。后来,欧盟决定任何成员国都不得单独附议美国政府的提案。此后,美国政府再也没能够拉拢欧盟成员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一起非难中国。

希拉克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坚持戴高乐主义主张的独立自主外交,对一切恃强凌弱的行为都加以反对。2003年,当美国政府企图在联合国安理会上通过武装干预伊拉克的提案时,希拉克果断让法国代表投了否决票,并联合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及其他欧盟国家在安理会中坚决反对。希拉克的立场让布什政府大为光火,美国国会餐厅里把传统的炸薯条的英文名字从“法国薯条”改成了“自由薯条”,以示对法国的强烈不满。然而,希拉克不为所动,并回答媒体说,法国的决定是为了美国好,为了美国的形象和美国的利益不再受损。后来,美国学者的研究证明,美国打耗资亿万美元的伊拉克战争,除去颠覆了中东局势的原有平衡,催生了“伊斯兰国”这个极端主义组织的怪物外,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人们终于不得不为希拉克当年的远见所折服。

希拉克的逝去,再一次在法国引起了民众对戴高乐主义的回忆,但愿这种纪念能唤起法国民众和法国政府自主自强的信心,重新在国际舞台上彰显法国独立外交政策的标识。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29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