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濮阳新闻 >

河南日报:党员冲在前脱贫不再难

2019-09-03 16:02:37来源:  字体:大

□本报记者 段宝生 通讯员 韩惊涛 任聚奎

濮阳市作为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所辖五县一区中,范县、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台前县还是全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近年来,濮阳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落实精准方略,压实攻坚责任,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濮阳市实现6.65万贫困人口、1.87万户贫困户脱贫,202个贫困村退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9年5月,濮阳县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

抓好带头人

濮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调度脱贫攻坚工作,每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脱贫攻坚重点乡镇、1个深度贫困村,分包两个贫困户;县(区)党政正职、县级干部至少利用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县(区)委组织部长走遍所有贫困村,对重点难点问题解剖分析、现场推动;1170个市、县(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建档立卡贫困村、深度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两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与全市所有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该市把多年不发展党员村、“村霸”问题突出村等纳入软弱涣散村级班子整顿范围,推动村级班子转化提升;抓住农村“两委”换届契机,严格对照“十不宜”负面清单,做好村“两委”候选人审查工作,148个难点村全部成功换届,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新换231人,切实选优配强了带头人队伍。

人称“蘑菇书记”的赵玉普是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党支部书记,他探索出的“党建+扶贫+食用菌”的模式,成为濮阳市发展脱贫产业的典型。濮阳市积极推广这种发展模式,贫困户通过包棚创业、劳务承包、资金入股分红、菌包托管、基地务工等方式稳定创收。目前,该市共发展食用菌基地70个,标准化大棚10200座,带动1.5万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实现了“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增速、支部战斗力增强”的“四增”效果。

选好脱贫路

多年来,濮阳市在扶贫车间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目前已吸引企业300余家,建设和规范管理402个扶贫车间,吸纳带动3729名贫困群众就业,人均月增收1200元左右。

濮阳市明确要求,每个扶贫车间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建设中具体执行“四个统一”标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规格模式、统一建筑材料、统一标识牌面,努力建成促进就业脱贫的亮点工程。同时,把远程教育接入扶贫车间,让群众工作之余可以接受培训,在扶贫车间或村级活动场所附近设置老人休息、孩子游乐、4点半课堂等功能区,让贫困劳动力安心工作、留守老人互帮互助、孩子们得到呵护。

用好大数据

2016年,濮阳市委托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了全国首家智慧精准扶贫系统,结合扶贫工作特点,设立了运营分析平台、精准扶贫APP两大板块,具有快速便捷服务贫困户,脱贫信息传递通畅;精准管理扶贫干部,现场办公提高效率;精准数据服务领导决策,动态管理实现精准管控;联结爱心人士企业,凝聚社会帮扶合力四大功能,为贫困户开辟了精准脱贫新通道。

智慧精准扶贫系统将濮阳市所有贫困人口的电子档案和两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党员干部进行了精准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累积上传了953条“村情村貌”,展示了贫困村的地理位置、人员情况、经济状况等基本信息;帮扶党员干部驻村走访贫困户时,利用手机客户端共填写上报26665个工作台账,随时随地上传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实现了高效率移动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