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9月1日消息(记者郭婕妤)8月31日,“海峡两岸(厦门)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汇集一堂,为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合作和产业模式创新建言献策。
主办方表示,本论坛的举办旨在秉承营造良好的两岸合作交流环境,促进两岸经济贸易交流合作乃至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文化和产业技术交流,加快推动两岸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民间组织的产学研合作,实现厦门与台湾各类企业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增强创新型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让台湾的高新技术、先进经营理念和高效管理经验在厦门落地生根,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台湾中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蔡江涛谈到,他们将积极支持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将加强宣传和鼓励广大台湾青年来大陆施展抱负,并尽可能为他们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开展两岸科技研发合作,深化两岸学术交流。
在论坛发言中,厦门市台湾学会副秘书长杨仁飞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二三产业,它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有它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如重视社区改造、突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重视产学研结合。但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进行一系列文化立法,推动“去中国化”文化政策。台当局的文教政策,将给台湾的文创事业带来长远性的损害:阻碍台湾民众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吸收滋养,受到影响的不仅未来台湾文创事业的持续发展,还有台湾年轻世代。
杨仁飞人认为,今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要取长补短,谋求共同发展,不仅为企业找到活路,也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两岸民众实现心灵契合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营养与文化能量。
“在学前教育方面,大陆与台湾各有优势,相对而言,台湾地区较早发展学前教育,透过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课程哲学、本土化课程、实践、前沿学术研究,已经将台湾地区的学前教育推举到亚洲标杆的地位”。台湾中华国际文化教育协会理事长黄鲲义博士提出,目前两岸已经拥有一个不变的共识——普及并提升学前教育,提升下一代公民的质量,所以,两岸完全可以围绕“婴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共识进行深度对话,探索一条共荣共存,互促互学的新路子。
黄鲲义博士建议,未来希望借助此平台能够加强中华国际文化教育协会与厦门相关部门推进“围绕学前教育”的合作办学,即在当地学前教育政策的引领下,由当地相关部门负责承建机构及硬件环境,协会派遣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带领本地教师经营机构,引导本地教师如何有质量地服务婴幼儿与家长,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把台湾的优质学前教育引入厦门,在两岸资源明晰的条件下,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办学,共享未来。
集美大学教授林媛媛则建议建立“厦台高科技产业协会”。她说,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合作建立“厦台高科技产业协会”,通过招募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入协会,为厦门和台湾高科技产业合作提供战略规划和指导,定期开展厦台高科技产业联席会议,致力于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最新市场研究动态,预测未来市场变化,指导高科技企业未来研究方向。以共同提升厦台高科技产业竞争力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可供双方高科技企业竞争合作的平台,组织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参与技术攻关,组织企业进行项目投标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