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这一观点在近一个月时间内得到充分印证:全球通胀高企、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升温、乌克兰局势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外围市场多重因素扰动下,叠加中国股市、债市自年初以来的震荡行情,使得近期外资“长钱”出现净流出现象。
其中,依照中央结算公司统计口径,境外机构3年多来首次减持人民币债券;而股市中素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自3月份以来,截至3月15日,净流出超640亿元。那么,近期境外机构为何减持人民币资产?外资流出结构如何?减持行为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国内外机构研报观点、采访业内专家发现,业界普遍认为,2月份以来的外资减持人民币资产只是短期波动,经济基本面具备充足韧性、主权信用风险较低等因素,均是全球投资者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趋势不会改变的有力支撑。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地缘政治冲突中人民币的避险属性初显。“从基本面看,国内强劲的出口和较高的结汇是人民币保持韧性的基础,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有助于增强其流动性;从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投资属性看,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机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包括股市的合理估值、债券较高的收益率,以及人民币资产与海外资产的相关性较低。”明明表示。
境外机构2月份减持中国债券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99万亿元,环比减少约800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4%。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国债托管量为2.48万亿元,环比减少约4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1.05万亿元,环比减少约300亿元。
同时,中央结算公司最新数据也显示,截至2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托管面额约为3.67万亿元,环比减少近670亿元。其中,境外机构分别减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354.24亿元、285.27亿元。这也是自2018年11月以来,境外机构在连续38个月的增持行为之后,首次减持人民币债券。
乌克兰局势和中美利差收窄产生的短期扰动,有观点认为是导致外资减持中国债券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增强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进一步开放,外资配置中国债券仍是大趋势。
“海外资金减持中国债券主要受两方面原因的短期扰动,一是中美利差或持续收窄,使部分境外机构减持债券获利了结;二是受乌克兰局势升级影响,市场避险情绪不断增加,促使海外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渣打银行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看来,除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外,境外机构在今年2月份较大规模减持中国债券的原因还包括,今年2月份,中国国债赎回量较大,净发行量为-2100亿元,因此,国内外投资者的到期头寸都将兑现并导致减持。同时,主要由私人部门投资者使用的“债券通”缩量,超过了主要面向公共部门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这表明大部分抛售是由私人部门投资者完成的。
“虽然今年以来,外资流出达140亿元,但后续情绪可能会缓解,预计2022年境外流入中国债市资金将达7000亿元至8000亿元。”刘洁表示,中国债市表现将继续优于全球其他债券市场,一是中国债券收益率仍然相对较高;二是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中国强劲的国际收支带来的人民币稳定的货币展望。
配置型北向资金转为净流出
受同样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A股近期出现连续回调,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3月14日、3月15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连续两日收跌,分别累计下跌7.43%、7.31%和6.03%。其中,北向资金连续净卖出,成为压制A股表现的一股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2022年北向资金净流入额为-437.71亿元,显著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其中,3月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出额已达645.26亿元。从单日表现来看,年内共有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额超百亿元,3月14日、15日,北向资金分别净流出144.08亿元、160.24亿元,两日累计净流出额创历史新高。
从持仓结构变化来看,北向资金大幅减仓重仓股,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均遭大幅减仓,公用事业、国防军工和建筑装饰等行业则获外资主动加仓。在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看来,近期北向资金大幅流出,一方面归于海外市场波动加剧,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引发美国滞胀风险,或导致美联储持续“鹰”派,使得外资阶段性撤离A股;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近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或成为外资以及海外“长钱”大幅流出的根本原因。
“不同于2月份之前,北向资金中的交易盘大幅流出但配置盘持续流入,近期外资配置盘、交易盘以及中资机构同步减仓,使北向资金净流出明显提速。”张启尧表示,2019年以来,配置型外资稳步流入,仅在新冠疫情发生等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加剧时才会出现持续大幅流出。
中信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监测北向资金动态也显示,除交易型和托管于内资港资机构的资金以外,配置型资金也加入了净卖出的行列。中信证券认为,交易型资金净流出反映出的是对冲类资金主动且可能是系统性的减持,而非针对个别行业的调仓;配置型资金的净流出可能是海外中国相关基金在过去两周持续净赎回所致。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尽管近期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态度因外部扰动因素出现短暂的谨慎情绪,但中长期而言,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依旧是诸多外资机构的共识。
瑞银集团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提出,尽管中国市场在未来几周仍有波动加剧的风险,但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仍保持乐观,并在亚洲投资策略中保持对中国股票的最优先投资地位。此外,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可能会延迟但不会破坏对今年中国消费复苏的预期,疫情对市场情绪的冲击往往也只是暂时的,敦促投资者将负面情绪与中国股市的基本面增长前景区分开来,未来几个月,随着有更多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落地,将提振市场情绪并推动市场上行。
巴黎银行则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以适应高科技、高附加值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同时降低杠杆率与进行结构性改革,中国两会近期设定了5.5%的经济增长目标或将是有利于提升市场预期的策略,由于经济成果部分受预期驱动,积极的发展前景也将有利于吸引投资和消费。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