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浦银安盛基金成立15周年。十五年以来,浦银安盛基金不断完善建设全链条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战略,以多资产管理专家为战略定位,聚焦主动权益、固定收益、组合投资、指数量化投资为核心业务发展方向,依托公司不俗的投研能力,打造出了一批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基金产品,致力于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价值。
多元投资稳步前行
经过15年发展,浦银安盛基金目前管理超过100只公募基金,多元化布局产品线。提供有布局A股、全球市场的权益类产品,价值、成长、均衡、绝对收益策略齐头并进,并在权益FOF产品方面发展上颇具特色;固收产品线布局有纯债、二级债、货币基金等多元工具,管理大型债券类基金产品经验丰富;指数量化产品线布局有量化选股、指数增强、ETF及联接类基金,把握市场主题风口;另类投资方面布局有固收组合策略、中性策略等,满足3700余万投资者一站式投资需求和服务。管理规模近十年来每年实现正增长,目前公募管理规模突破3000亿元,总管理规模超5700亿元。
成绩来之不易,尽管今年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叠加国内新冠疫情,资本市场波动剧烈。但浦银安盛基金权益投资能力长期均衡稳定,权益类产品过去三年、过去五年、过去十年凭借年化31.37%、17.42%、16.27%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位列行业第13、15和11位。浦银安盛旗下多只权益类基金中长期表现出色,如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浦银安盛精致生活、浦银安盛医疗健康、浦银安盛消费升级等多只偏股基金获得多家券商五年期、三年期五星评级。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浦银安盛基金旗下主动债券型基金规模达1207.08亿元,位列行业第20。过去一年、过去两年纯债类产品凭借3.87%、6.69%的净值增长率,均位居行业前1/2;过去三年凭借11.49%的净值增长率,位居行业前1/3;过去五年凭借24.86%的净值增长率,位居行业前1/5。在短中长期的良好业绩支撑下,浦银安盛基金收获诸多行业权威奖项认可。后续公司将继续发挥银行系基金公司管理大型固收类产品的优势,并大力推进权益类产品发展,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可持续价值,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创新发展引领未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浦银安盛基金近年来在产品创新业务方面也不断升级突破,并在跨市场产品创新领域走在行业前列。先后发行了全市场首只实现代理客户基金份额可充抵利率互换最低保证金的基金——浦银安盛上清所优选短融基金;全市场首只跟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债券指数的公募基金——浦银安盛CFETS 0-5年期央企债券指数基金。在要素市场跨界创新方面开拓创新,为债券市场提供“活水”。
践行社会责任,浦银安盛在ESG等责任投资领域持续发力,2019年7月,成立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基金,开启在绿色金融领域方面的布局;2019年11月,浦银安盛基金成为首批中国ESG30人论坛理事机构,助力ESG及可持续发展金融在国内的发展;2021年3月,浦银安盛发行首只ESG主动投资基金浦银安盛ESG责任投资混合基金;7月发行首批ESG策略ETF基金的浦银安盛中证ESG120策略ETF,完善了公司在ESG领域的布局,也为投资者捕捉ESG投资机会提供优质的工具型利器。
在持续为投资者实现财富梦想的同时,浦银安盛基金一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可持续性发展,努力服务社会、回报社会。2021年公司成立首单浦银安盛“浦”公英慈善信托,主要用于灾害、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向的公益项目。同年浦银安盛携手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发起“99公益日•一块做好事”公益互动活动,共同为欠发达地区孩子提供优质素养课,助力教育均衡。2022年公司启动“零”碳家园-甘川两省交界环境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同年6月,联合支付宝公益基金会深入浙江省100多个村社开展蓝马甲活动,累计开展超百场文化礼堂金融防骗知识等公益讲座和县域市集活动。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浦银安盛基金以全面的多资产、多策略研究体系支撑投资管理,经过十五年发展,展现出亮眼和稳定的投资能力。未来浦银安盛基金将会继续秉承“奋斗、自主、专业、协同”的企业文化,多资产管理专家的发展理念,聚焦主动权益、固定收益、组合投资、指数量化投资等核心业务发展,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为投资者持续创造可持续价值,助力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数据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Wind,银河证券、海通证券、浦银安盛基金,截至2022.6.30,基金管理人承诺将本着诚信严谨的原则,勤勉尽责地管理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如需购买基金,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