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全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后果自负!)
考试科目代码:431 考试科目:金融学综合
第一部分 金融学(9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货币层次
答案:货币层次即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将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层次的具体划分有许多不同观点,但都一致认为应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而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2.利率平价说
答案:利率平价说认为,一笔资金可以投资于国内,也可以投资于国外,对外币的需求是为了对外进行投资。国内投资取决于国内利率及收益,国外投资则取决于国外利率及收益,因此汇率决定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利率及收益的比较。利率平价说突破了传统的汇率决定研究方式,即不从金银数量与价格,也不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研究汇率的决定,而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进行研究。利率平价说的实质是考察外汇市场的套利行为。一般将利率平价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3.负债管理理论
答案:负债管理理论将资产视为既定的,认为银行的负债是可以变化的,银行应该根据贷款和投资的需求,主动的管理负债,为资产业务融资,分为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
4.股票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答案:股票的一级市场是指股票的发行市场,发行市场是实现资本职能转化的场所,通过发行股票,把社会的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成本。由于发行活动是股市一切活动的源头和起始点,故发行市场又称为“一级市场”。
股票的二级市场是指股票的流通市场,指已发行股票进行转让的市场。流通市场方面为股票持有者提供随时变现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为新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与发行市场的一次性行为不同,在流通市场上股票可以不断地进行交易。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基础和前提,流通市场又是发行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历史上有过哪几种主要的货币本位制?
答案:货币制度的演变发展主要经历了下面几个阶段,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最早的金融货币制度。在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至19世纪末期被大部分国家放弃。此后出现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一国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又可将其细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是银币和金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和相互兑换的种复本位制在平行本位制下,市场中有两种价值,为克限这一缺陷,规定很币金币按法定比率流通,这就是所谓的双本位制。在双本位制下,当金银币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青离时,市场上会产生“劣币驱莲良市”现象,又称为“格雷欣法则”。即法律上低估的货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者输出国外,而法律上高估的货市则独占市场,市场上往往只有一种货币流通。复本位制末期,英、美等国家为了维续维持银而的本位地位以及金银币之间的法定比价,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以消除劣币驱逐良币所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这时金币和银币都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则不能自由铸造,这就是所谓的跛行本位制。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最早实行金本位制是英国。金本位制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几个阶段。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制。其基本特点是: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和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金全部是黄金: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英国于1925年率先行此制度,规定银行券兑换金块的最低限是1700英镑,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是将本国货币依于某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并与其保持固定比价,同时将黄金存放在该国。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没有维持几年,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各国的金本位制事上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货币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有三个特点: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币,主要由现金银行存款构成。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国家对信用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2.简述利率期限结构。
答案:利率期限结构是指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由于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相同期限的市场即期利率,从对应关系上来说,任何时刻的利率明限结构是利率水平和期限相联系的函数。因此,利率的期限结构,即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期限的关系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如水平线、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的曲线。甚至还可能出现更复杂的收益率曲线,即债券收益率曲线是上述部分或全部收益率曲线的组合。收益率曲线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期限之间的关系,即债券的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表现的差异性。
利率期限结构主要由三个理论组成。预期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现期利率是短期债券的预期利率的函数,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现期短期利率与未来预期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因此,长期利率是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如果预期的未来短期债券利率与现期短期债券利率相等,那么长期债券的利率就与短期债券的利率相等,收益率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如果预期的未来短期债券利率上升,那么长期债券的利率必然高于现期短期债券的利率,收益率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曲线:如果预期的短期债券利率下降,则债券的期限越长,利率越低,收益率曲线就向下倾斜。
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债券市场可分为期限不同的互不相关的市场,各有自己独立的市场均衡,长期借贷活动决定了长期债券利率,而短期交易决定了独立于长期债券的短期利率。根据这种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是由不同市场的均衡利率决定的。市场分割理论最大的缺陷正是在于它旗帜鲜明地宣称,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是互不相关的。因为它无法解释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所体现的同步波动现象,也无法解释长期债券市场的利率随着短期债券市场利率波动呈现的明显有规律性的变化。
流动性偏好假说提出了不同期限债券的风险程度与利羍结构的关系,较为完整地建立了流动性偏好理论。这一理论假定,大多数投资者偏好持有短期证券。为了吸引投资者持有期限较长的债券,必须向他们支付流动性补偿,而且流动性补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实际观察到的收益率曲线总是要比预期假说所预计的高。这一理论还假定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他只有在获得补偿后才会进行风险投资,即使投资者预期短期利率保持不变,收益曲线也是向上倾斜的。
3.汇率的标价方法有哪些?在不同标价法下,外汇汇率上升或下降的涵义怎样理解?
答案:汇率的标价方法包括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以外国货币作为基准货币,本国货币作为标价货币,即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作为基准货币,外国货币作为标价货币,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上升表明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在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上升表明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4.简述主板市场与创业版市场的主要区别
答案:我国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的主要区别是:
(1)上市企业类型不同。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经营风险较高,但同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而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是那些在比较稳定的产业中经营业绩较好的大中型全业。
(2)上市要求不同。两个市场在股本、盈利、资产和主营业务以及对高级管理人员和实际控制人等方面的要求不同。比如主板要求公司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更;创业板则要求发行人最近2年内主营业务没有重大变化。
(3)退市制度不同。在退市安排上,创业板采取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摘牌制度,一旦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上市公司就会被摘牌,这样可以避免上市公司壳资源的过度炒作,但也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除此之外,创业板市场在保荐人持续督导、上市报审环节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不同于主板市场的要求。
5.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
答案:
(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在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之后,中央银行操作适当的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通过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而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这个由货币政策工具启动到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传导运行过程,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尽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不断发展,各种学派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不同看法,但归纳起来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变量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①利率传递途径
利率传导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但从早期休谟的短期分析、费雪的过渡期理论、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中所涉及的利率传导理论均未得到关注。直到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及IS-LM模型的建立才正式引起学术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水平i↓→投资I↑→总产出Y↑。
②信用传递途径
威廉斯提出的贷款人信用可能性学说是最早有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途径的理论,伯南克则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渠道两种理论,并得出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即使利率没发生变化也会通过信用途径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贷款供给L↑→投资I↑→总产出Y↑
③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
托宾的Q理论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则提出了货币政策的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资产价格传导理论强调资产相对价格与真实经济之间的关系,其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股票)价格P↑→投资I↑→总产出Y↑。
④汇率传递途径: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个极为敏感的宏观经济变量,因而它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等。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汇率E↓→净出口NX↑→总产出Y↑。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20分)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是什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如何?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案:(1)利率市场化指国家放弃直接的利率管理,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能灵敏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具有灵活有效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控利率体系的变革过程。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借贷双方将根据市场信息自主决定借贷利率,国家不直接制定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和市场融资利率,但要通过调整中央银行控制的利率,并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来调节金融机构利率和市场利率。
(2)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渐近的过程。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人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年12月,对金融机构法人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采取“一个账户,两种利率”的方式分别计息,并适度下调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
2004年月,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同年3月,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2004年10月,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更加注重预调和微调,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国利率市场亿的进程正在不断推进,而根据多数发展中国家利车市场的经验和教可以知道,选择渐进方式和从本国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改革现状出发是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3)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内管理和资产负债表外管理。
①资产负债表内管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运用缺口分析报告是银行来消除利率风险的对策之。当预期市场利率上升的时候,银行应主动营造敏感性正缺口,这可以通过缩短资产到期日,延长负债到期日,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来实现。
持续期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管理就是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与结构,采取对银行净值有利的持续期缺口策略来规避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总体利率风险,也就是使得持续期缺口等于零,来规避利率风险。
②资产负债表外管理——通过金融衍生品规避利率风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的急剧扩大,导致了风险管理这门艺术与科学的革命,也产生了对更好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技术和战略的需求,这种需求与金融理论的迅速发展,一起导致了许多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包括新型金融期货合约、金融期权合约、利率互换、期权合约、资产证券化等。例如:利用利率互换规避利率风险。
第二部分 公司财务(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节税利益
答案:公司年节税利益=债务收益×税率=公司负债规模D×公司债务资本收益率(即公司负债资本成本)KD×税率T。如果公司的负债是永久的,那么公司每年有一笔等额节税利益流入,这笔无限期的等额资金流的现值就是负债企业的价值增加值。负债企业增加的价值为:D×T是等额负债节税利益的现值。
2.风险报酬率
答案:风险报酬率是投资者因承担风险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率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率,即风险报酬额与原投资额的比率。风险报酬率是投资项目报酬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投资报酬率就是时间价值率与风险报酬率之和。
3.经营杠杆
答案:经营杠杄又称营业杠杄或营运杠杆,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4.敏感性分析法
答案:敏感性分析是指在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投资项日的最终经济效果指标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标准的敏感性分析,是假定其他变量处于正常估计值,计算某一变量的不同状态下可能估计出的NPV。
5.资本结构
答案: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
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分析各种融资方法的特点。
答案:(1)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票据筹集营运资金或资本开支。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借出资金,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并获得该公司还本付息的承诺。债务融资一般包括短期债务融资和长期负债。短期债务融资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成本低、风险大等特征。长期负债具有数额较大。偿还期限较长的特点。
(2)普通股融资的特点:①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散公司控制权,有利于公司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普通股筹资的股东众多,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主要由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层负责。
②没有固定的股息负担,资本成本较低。公司有盈利,并认为适于分配时才分派股利:公司盈利较少,或者虽有盈利但现金短缺或有更好的投资机会,也可以少支付或不支付股利。相对于吸收直接投资来说,普通股筹资的资本成本较低。
③能增强公司的社会声誉。普通股筹资使得股东大众化由此给公司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特别是上市公司,其股票的流通性强,有利于市场确认公司的价值。
④能进收权流通和转让。普通收筹变以股票作为媒介的方式使于股权的流通和转让,便于吸收新的投资者。
⑤筹资费用较高,手续复杂。
⑥不易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普通股筹资吸收的一般都是货币资金,还需要通过购置和建造形成生产经营能力。
⑦公司控制权分散,容易被经理人控制。同时,流通性强的股票交易,也容易被恶意收购
(3)优先股融资特点:①优先股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使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大多数优先股还附有赎回条款,使得这部分资金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弹性,也便于控制公司的资本结构。
②优先股没有投票权,使公司能够避免优先股股东参与投票,从而保证了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
③优先股是公司的权益资本,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负债能力,也不会像公司债券样成为公司的强制性约束。当公司盈利不足以支付优先股股利时,公司可以拖欠,不至于加剧公司资金周转的困难。
④成本较高。优先股股利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的,没有抵扣税金的好处。
⑤限制较多。发行优先股通常有许多限制,如对普通股现金股利支付的限制、对公司借债的限制等。
⑥优先股要求支付固定的股利,当公司盈利下降时,优先股股利将可能成为公司的债务负担。如果不得不延期支付,有将影响到公司的形象。
⑦优先股股东在股利分配、破产清算等方面享有优先权,这使普通股股东在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时的利益受到影响。
2.简述普通股股东有哪些权利?
答案:普通股股票持有者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公司决策参与权。普通股股东有权参与股东大会,并有建议权、表决权和选举杈,也可以委托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东权利。
(2)利润分配权。普通股股东有权从公司利润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赢利状况及其分配政策决定。普通股股东必须在优先股股东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权享受股息分配权。
(3)优先认股权。如果公司需要扩张而增发普通股股票时,现有普通股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新发行股票,从而保持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原有比例。
(4)剩余资产分配权。当公司破产或清算时,若公司的资产在偿还欠债后还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优先股股东、后普通股股东的顺序进行分配。
三、计算分析题(共计20分,计算均要求写出过程,结果不能整除时保留两位小数)
A公司计划投资某一项目,已知如下资料:
1、预计固定投资额为500万元,该公司拟采用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拟平价发行面值为200万元,票面利率为6%,每年付息一次,期限为5年的债券,剩余资金以发行普通股方式筹集,预计成本12%。
2、项目固定资产全部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2年,建设期末垫支20万元流动资金,项目终结时收回。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寿命10年,固定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
3、项目投产后前5年每年销售收入为150万元,后5年每年销售收入为200万元付现成本80万元。
4、公司所所得税税率为25%
求:
1、计算债券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率(筹资费率不计)
2、计算项目期间各年度现金净流量(整个项目计算期内无需考虑债券利息支出和影响)
3、计算项目净现值
4、如折现率为8%,项目净现值为12.53万元,计算内含报酬率
5、评价项目的可行性
答案:1. [200×6%×(1-25%)]/200=45%
200/500×4.5% 300/500×12%=9%
2.折旧(500-50)/10=45(万)
营业现金净流量(收入-成本) ×(1-税率) 折旧×税率
=(收入-成本-折旧) ×(1-税率) 折旧
(15-60-45) ×(1-25%)=33.75(万) 33.75 45=78.75(万)
(200-80-45)×(1-25%=56.25(万) 56.25 45=101.25(万)
NCFO=-500万 NCF1=0万 NCF2=-20万
NCF3=NCF4=NCE5=NCF6=NCF7=78.75万
NCF8=NCF9=NCF10=NCF11=101.25万
NCF12=101.25 20 50=171.25
2.NPV=-500-20/[(1 9%)×(1 9%)] 78.75×PVIFA9%,5×PVIF9%,2 101.25×PVIFA(9%,5)×PVIF(9%,7 70)×PVIFA9%,12=-18.54万
3.(R-8%)/(9%-8%)=(0-12.53)/(-18.54-12.53) R=8.4%
4.
5.NPV<0,项目不可行
2015年安徽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考生注意:全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后果自负!)
考试科目代码:431 考试科目:金融学综合
第一部分 金融学(9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劣币驱逐良币
答案:在双本位制中,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价格不一致时,市场价格高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即“良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场价格低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即“劣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增加,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2.贴现
答案:贴现是指商业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3.名义利率
答案: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是“实际利率”的对称,指银行挂牌执行的存款、贷款的利率。它是以货币为标准计算出来的利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往往是不一致的。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本金带来损失,只有把存款、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证收回的本金和利息之和与物价变动以前相当。因此,名义利率是包含了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4.金融工具
答案:金融工具就是完成资金融通所使用的工具。广义的金融工具不仅包括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且包括存款、贷款等金融资产。狭义的金融工具是指资金短缺单位向资金盈余单位借人资金或发行者向投资者筹措资金时,按一定格式制成标准化的、在金融市场上被普遍接受和交易的金融资产。
金融市场工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融市场参与者为筹资、投资而创造的工具,如各种股票、债券、票据、可转让存单、借款合同、抵押契约等;另一类是金融市场参与者为保值、投机而创造的工具,如期货合同、期权合同、互换交易等金融工具有三个重要特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货币需求函数的决定因素山是据不同的货币需求理论而有不同的观点:(1)古典学派(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认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收入。
(2)凯恩斯学课的货币需求理论则发展了古典货币需求理论,认为除了收入决定货币需求外,利率也决定了货币需求,首次将利率引人货币需求函数。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应该由更多的因素来决定,除了收人和利率外,还有各种资产的相对价格,人们的偏好和制度因素等,井且认为决定货币需求的收人因素应该是恒久性收入,面非现期收入。
总结起来,货币需求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公众的收入状况:在货币需求的诸多决定因素中,个体的收人状况和已积累的财富量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不仅依赖于个体收入水平的高低,还依赖于个体收人的支付方式和收人的不确定性。①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都与收人水平正相关,较高的收入水平蕴涵较多的货币需求;②在收人水平定的条件下,人们取得收人的时间间隔与货币需求正相关:③在同等收人层次下,当个体支出或收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其货币需求量也较大。
(2)市场利率: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①市场利率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高;②市场利率影响人们对资产持有形式的选择,在一般情况下,市场利率与有价证券的价格成反比,利率越高,人们越倾向于持有有价证券。
(3)金融业的发达程度:通常,金融业的发达程度与货币需求负相关。在金融业较发达的情况下,当一部分交易可通过值权债务的相互抵内来了结和清算,从而减少了作为流酒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求量:另外,在这样一种成熟经济中,人们可以将收人中暂时不用的部分时买短期值券、股票等货产需要支付时迅速出手以换回现金。
(4)公众的消费倾向:一方面,消费倾向越大,个体将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侧越大,货币需求越多;另一方面,消费倾向的提高使得收人中的储蓄比例减少,相应地降低了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在金融业较发达的经济中,第种效应占优势,货币需求与消费倾向正相关;在金融业较落后的经济中,第二种效应占优势,货币需求与清费倾向负相关。
(5)货币流通速度通常,整个经济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负相关。
(6)可供流通的社会商品总址:可供流通的社会商品总量越大,则流通中的交易量越大,所需要的货币量也越多
(7)物价水平:在足值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所有商品都是带着价值进入流通的,因此,物价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物价水平越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多。当流通中的货币是内在无价值的信用货币时,给定物价水平,每一个体的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正相关;但整个经济中的物价水平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是一个被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货币供给通过形响物价水平影响货币需求量。
(8)通货膨胀率:名义货币需求依赖于通货膨胀率。一方面,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提高了物价水平,相应地提高了公众收入和支出的名义值,从而提高了公众的名义货币需求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提高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个体将减少货币资产的持有。名义货币需求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性要看这两种效应哪种占优势。
(9)人们的预期和偏好:预期市场利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增加;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投资收益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人们偏好货币,则货币需求增加。
2.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案: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并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国家通过种种方式对信用货币进行管理调控。
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币,政府发行的铸币为辅币。
(2)实行补课兑换制度,即本位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纸币不能兑换金银,不兑现的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发钞银行,成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最后支付手段。
(3)实行自由本位制度,即纸币的发行可以自由变动,不受一国所拥有的黄金数量的限制。
(4)银行券田银行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货币通过银行转账结算,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现金流通的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小,而非现金流通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
(5)实行管理纸币本位制度,即发行者为了稳定纸币对内对外的价值,要对纸币的发行与流通进行周密的计划和有效地管理,因此,经济学家又把信用货币制度称为管理纸币本位制度。
3.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
答案:(1)按标的物标准,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2)按中介特征标准,可以分为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
(3)按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特征标准,可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4)按金融市场在二级市场的流通方式为标准,可分为交易所市场、第二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
(5)按成交与定价的方式标准,可分为公开市场与议价市场。
(6)按有固定场所标准,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7)按交割方式,可分为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
(8)按地域标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4.什么是货币政策示时滞?它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答案: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货币政策的时滞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认识时滞,即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第二种为决策时滞,即从央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行动所需的时间,上述两种通称为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第三种为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即从央行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的时间。
5.什么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这类业务为什么越来越受到重视?
答案:(1)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人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这些业务虽然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却同表内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因此我们也称其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对银行来说,它们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应当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提示。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通常我们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的是狭义的表外业务。
(2)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新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对监管的放松为银行开拓表外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银行面对来自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贷款客户的竞争压力,也迫使其必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尤其侧重对有风险业务的拓展。从发展规模看,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从收益看,不少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收入。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试从巴塞尔协议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商业银行管理思想的演化轨迹。
答案:(1)商业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来源于宏观、行业和机构自身的因素。
(2)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①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满足客户取款需要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②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业务使用的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③市场风险是指利率、汇率、股价或商品价格的变动而使银行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通常又分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④信贷风险是指接受信贷者不能按时偿付贷款的可能性这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一部分。这个风险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⑤资本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最终支持清偿债务能力方面的风险。银行的资本越充足,它能承受违约资产的能力就越大。⑥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突发事件面导致的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3)巴塞尔协议是指1988年7月由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该协议主要有四部分内容①资本的分类;②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③1992年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和过微期的实施安排;④各国监管当局自由决定的范围。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涌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尤其是跨国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经营的国内、国际环境及经营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规避管制的水平和能力也大为提高。这使1988年制定的《巴塞尔协议》难以解决银行实践中出现的请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巴塞尔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长时期、大面积的修改与补充。于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以三大支柱一一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为主要特点的新资本监管框架。
(4)从巴塞尔协议内容的演变和完善,可以发现:风险管理作为人们对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主要是侧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向了负债业务的风险管理。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利率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管理已经不适用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浮出水面。进人80年代之后,人们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都有了新的提升。《巴塞尔协议》要求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进行风险量化,使风险管理的重点由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过渡。现在,一些国际大银行在实施《巴塞尔协议》的过程中,积极开发一些新的风险管理技术,运用数理模型来识别、衡量、防范风险,使风险管理的方法由定性转入了定量分析。
第二部分 公司财务(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杜邦分析法
答案:杜邦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
因此,权益收益率表示为:
ROE=R0A×权益乘数=ROA×(1 负债权益比)
因此,权益收益率表示为:
权益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杜邦恒等式表明,ROE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经营效率(以销售利润率度量)
资产运用效率(以总资产周转率度量)
财务杠杆(以权益乘数度量)
2.折现回收期
答案:项目的折现投资回收期法是指用该项目的折现现金流量偿清初始投资所需的时间。通过对每一阶段的现金流量折现,再累加这些折现现金流量,最后计算出达到这些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折现现金流量的时间长度。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投资回收期法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不过,仍未能解决该指标存在的其他问题。
3.市盈率
答案:市盈率等于每股价格比上每股的收益。
市盈率衡量投资者愿意为每股当前利润支付多少钱。因此,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看好这一公司的股票,认为该公司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因而在该股票提供的每股收益与其他股票相当的情况下,愿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这一股票。一般来讲,股票市盈率较高的公司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4.信用债券
答案:信用债券是指无特定的资产作为担保品,单靠发行公司的信用而发行的债券与有担保债券相比,无担保债券的持有人承担的风险较大,因而往往要求较高的利率。一般只有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才发行信用债券。
信用债券是指政府之外的主体发行的、约定了确定的本息偿付现金流的债券。具体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分离交易可转偾、资产支持证券、次级债等品种。目前债券市场上主要有三类债券,政府债券、可转债和信用债。
5.售后回租
答案:售后回租又称回租租赁或返租赁,将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出售,然后向买方租回使用。售后回租的优点在于,它使设备制造企业或资产所有人(承租人)在保留资产使用权的前提下获得所需的资金,同时又为出租人提供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优先股,普通股,债券三者之间的区别。
答案:(1)表决权,普通股有投票权即股东大会时可投票表决,并参与公司的决策经营,股东如果站大股还可控制这个企业;优先股、债券没有。
(2)解散破产清算时受偿顺序:企业解散破产,第一受偿的债券,第二是优先股,第三是普通股。
(3)性质不同。债券是属于负债借款一类的,普通股和优先股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
(4)收益不同。债券的收益是固定,优先股也是按约定的利率支付的,但普通股的收益一般不固定,是根据企业利润水平及董事会决策来支付股利的。
(5)期限不同。债券有一定的期限,比如五年到期后要支付的,而优先股和普通股则无这样的期限约定,只有公司破产和解散清算时才可要求偿还。当然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可以转让的。
2.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答案: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
公司内设机构由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组成,分别履行公司战略决策职能、纪律监督职能和经营管理职能,在遵照职权相互制衡前提下,客观、公正、专业的开展公司治理,对股东大会负责,以维护和争取公司实现最佳的经营业绩。
董事会是股东大会闭会期间的办事机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皆以形成决议的方式履行职能,总经理则以行政决定和执行力予以履行职能。
三、计算分析题(共计20分,计算均要求写出过程,结果不能整除时保留两位小数)
某公司拟筹资5000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2000万元,票面利率10%,筹资费率为3%;按面值发行优先股800万元,股息率12%,筹资费率3%:发行普通股2200万元,筹资费率5%,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按4%递增,所得税率为33%。要求:
1.计算债券资金成本
2.计算优先股资金成本
3.计算普通股资金成本
4.计算该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答案:债务筹资:k1=2000×10%×(1-33%)/ [ 2000×(1-2%)]=6.84%
优先股:k2=800×12%/[800×(1-3%)]=12.37%
普通股:k3=2000×12%/[2000×(1-5%)] 4%=16.63%
综合加权成本=2000/5000×k1 800/5000×k2 2200/5000×k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