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人士10月20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正在不断优化,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预计我国外汇市场受本轮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影响可控,跨境资本有望继续双向流动,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绿色金融资产质量良好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中国高度重视金融在绿色与低碳发展中的作用,是最早发展绿色金融的国家之一。过去五年间,中国积极构建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支持绿色与低碳发展。截至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4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1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中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绿色发展成为疫情后国际经济复苏的亮点,中国是绿色复苏的积极践行者。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突破100万亿元,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较2019年提高1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在应对疫情期间,仍然坚持了绿色发展的主基调。绿色金融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复苏作出了贡献。
陈雨露强调,中国正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中国发展绿色金融初期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为污染防治、节能改造等项目筹措资金。随着环境问题逐步得到缓解,气候变化成为下一段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人民银行修订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提高了有关标准,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此外,人民银行将继续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推动金融系统加大支持生物栖息地环境优化、推动高原湖泊生态修复、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义务,为筑牢生态屏障、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金融力量。
中国不仅注重自身绿色金融发展,还积极参与和引领绿色金融相关领域国际合作。陈雨露表示,中国是G20中最早提出绿色金融议题的国家,也是最积极的倡导者。在主要国家坚持绿色与低碳发展的背景下,2021年G20主席国意大利决定恢复可持续金融议题并将其升级为工作组,人民银行继续作为牵头方推动相关工作。此外,由人民银行参与发起的绿色金融网络(NGFS),现已扩展至90多家正式成员和14家观察机构,致力于从央行和监管机构的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支持扩大绿色融资。中国还与欧盟等经济体共同发起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平台(IPSF),重点就绿色金融标准的国际趋同等议题开展研究,预计很快发布中欧绿色金融共同标准,有效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绿色与低碳发展。
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更好的周期位置。上一轮紧缩时期,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五十多个月为负。而当前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基本稳定,国内稳固的经济基本面将是我国外汇市场应对外部冲击的基础保障。
近期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及相关的金融市场出现一点波动,这是市场主体在个别企业违约事件出现之后的应激反应。在金融管理部门的预期引导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逐步得以矫正,融资行为和金融市场价格正逐步恢复正常。十九大以来,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实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房地产市场金融化、泡沫化的势头得到遏制,房地产市场地价、房价、预期保持平稳,房地产行业总体健康发展。下一步,金融部门将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地方政府坚定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潘功胜指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可以更好地发挥自主调节作用。上一轮紧缩时期,人民币汇率前期单边升值,外汇市场累积了一定贬值压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同时,人民银行、外汇局不断完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在风险应对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
我国资本流入结构优化,对外投资稳定性增强。上一轮紧缩时期之前,我国外资流入主要是传统融资性外债,对汇率变化较敏感,2015年至2016年间经历了外债集中去杠杆。近年来,我国外债流入以境外长期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为主,稳定性较高。此外,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更加理性,未来对外直接投资预计将比较稳定。
潘功胜强调,近年来,在应对外部冲击中,人民银行、外汇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今年以来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未来,将坚持底线思维,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变化,持续加强外汇市场监测预警,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当前,我们更加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维护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支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助力经济社会奔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时代。
在监管科技方面,范一飞表示,深化监管科技多维应用。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日益复杂多元,金融风险更为交叉隐蔽。用好监管科技是处理好安全与效率关系、稳妥发展金融科技的“破题之钥”。一是夯实监管科技应用基础,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对监管规则、合规要求进行结构化处理,搭建有效支持规则识读、执行、对接的监管科技平台,积极将数字合规工具嵌入交易行为监测。二是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打造权威专业化风控基础设施,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则建立维护金融科技风险库、漏洞库和案例库,健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为做好风险防控提供支撑。
此外,筑牢金融与科技风险防火墙。加快建立智能算法模型安全评估和合规审计体系,及时披露决策机理、运行逻辑和潜在风险,提升算法可解释性、透明性、公平性。强化云计算标准符合性与安全性管理,规范金融团体云应用,通过负面清单、尽职调查、风险补偿等措施加强第三方算力设施集中度风险管控,防范外部云服务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