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相同的宽松操作,资本市场的反馈与7月并不相同,当前债市正被两个问题所困扰。
问题一:负债端“粘性”与资产端狭窄。2021年是理财扩规模的大年,供不应求的格局下,“资产荒”接踵而至。现阶段,主流资产收益多分布在2.6%至3.5%之间,若不在杠杆、久期或者下沉中做加法,很难有进一步的突破。问题是,早在12月之前,杠杆和久期策略就已经演绎得十分极致,要在保证持仓流动性的基础上再博超额价差,难度不小。更棘手的是,负债端成本的粘性特征。目前理财成本居高不下,若不采取进取型策略,难以找到高收益低风险资产进行匹配。因而从负债端角度来理解,12月债市涨势乏力的原因有二:一是前期各类收益增强型策略用到极致,以至于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收益率普遍偏低;二是负债端成本“粘性”较强,即使有增量资金进场,也不敢随意低于估值去抢配,毕竟套息空间非常有限。
问题二:地产债的衍生风险在发酵。12月以来,博弈地产债价差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实际做多的规模没有预期中高。净价骤跌的房企债样本中,除极个别房企债单月换手率可以达到10%-20%之外,其他换手率集中都在10%之下。与换手率对应的是,单边挂卖盘的地产债数量激增。地产债净价短期大幅下挫,却没有伴随换手率的抬升,指向的是持有地产债的机构投资者已经难以找到接盘对手。这一现象除了加重市场对土地出让下滑的预期之外,委外资金强行赎回的潜在压力亦在增加。特别是临近年末考核,委托人强行止损的意愿,将会促使管理人率先变卖流动性较好的资产。
预期的转变正向市场投射。12月下旬后,票息资产增持力度反而在减弱,成交收益率高于估值收益率演化为常态。并且,1)城投债的调整力度明显大于其他品种,2)缩久期防御的行为也已经到来。
总体上,相对友好的货币环境下,信用市场却走出了不太理想的结果,一方面体现负债端成本“粘性”与资产端性价比偏低的矛盾,以至于即使有增量资金进场,也不敢贸然低于估值去抢配;另一方面,恰逢年末考核时点,地产债持续下挫,恐怕会触发委托人止损行为,同一账户中流动性较好资产难免被抛售。近期信用市场情绪已然有所转变,折价交易普遍之外,久期策略的执行亦有放缓。值得庆幸的是,主流信用债流动性并未因此出现恶化,市场换手率好于过去两年同期。
接下来,仍需跟踪地产债下跌的传染性和持续性,及由此造成的优质资产抛售。我们建议负债端稳定的账户,积极参与城投债折价交易,尤其江苏及浙江等地区县级平台,这将是明年的稀缺资产,关注期限为2.5年附近;增持节奏上,建议逐步介入,谨防地产债的超预期波动。产业债方面,煤炭及钢铁债的交易机会同样源自于折价“捡漏”,主流企业存量券性价比还未明显改善。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出现遗漏,理财整改再次冲击市场,地产债超预期违约
正文
低于预期的12月。自恒大卷入负面舆论风波开始,地产行业再融资风险暴露拉开帷幕。地产债券违约与存量券砸盘齐现,到土地市场应声“入冬”,仅短短数月时间。12月初,监管密集发声,随后降准“迅速”落地,蕴有纠偏矫枉过正之意。可是相同的宽松操作,资本市场反馈与7月并不相同。就12月以来指数表现来看,股市好于债市;债券类资产中,除了转债外,利率债上涨乏力,票息资产指数涨幅还不如11月。与投资者满心期待相悖不是偶然,当前债市正被两个问题所困扰。
【负债端“粘性”与资产端性价比过低】
超额收益难觅。2021年是理财扩规模的大年,可不巧碰上审批收紧与风险轮动的共振。供不应求的格局下,“资产荒”接踵而至,主流资产收益率频繁创新低。12月债市难以复制前期行情涨幅,关键也在于此。从当前票息资产收益分布格局来看,可以得到以下四个特点:
1)估值收益率最高的品种集中在民企债区域,尤其集中在民营地产债,其私募品种比相同期限公募债高出2%至4%的收益(剔除收益率超过20%的个券)。
2)金融债中,城商行及农商行资本补充债收益可观,高于同期限国股行商金债、租赁债及证券公司债。今年颇受投资者青睐的大行二级资本债,3年期以内品种收益多在3%以下,而相同期限的银行永续债仅比二级资本债高10bp至20bp。
3)非银金融债中,相同期限下,证券公司次级债优于一般证券公司债,而情况相近的融资租赁债与证券公司次级债收益相差多在20bp左右,两者收益率水平多分布于3%至3.4%之间。
4)城投债作为主流资产,只观察估值收益率可能会产生回报不低的错觉。事实上,城投债内部存在较大分化,“后尾”的流动性较差,收益率补偿较多。如果从成交收益率来观察城投债,截至12月24日,优质省份城投债(1年期以上,12月成交笔数超过150笔)成交收益率均值在3.6%以下;江苏和浙江两地2.4年(剩余期限)城投债平均成交收益率已经低至3.5%,广东地区同期限城投债更是只有3.1%的水平。
现阶段,主流资产收益多分布在2.6%至3.5%之间,若不在杠杆、久期或者下沉中做加法,很难有进一步的突破。问题是,早在12月之前,杠杆和久期策略就已经演绎得非常极致,要在保证持仓流动性的基础上再博超额价差,难度不小。更棘手的是,负债端成本的粘性特征。
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缓降。虽然近两年打破资产池运作等规定不断趋严,包括今年8月下旬要求理财遵循净值法估值,但理财规模庞大,短期实现转型易引发大规模抛售,为理财老产品运作留有余地在情理之中,而这给当前债市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根据理财产品披露的实际收益来看,1个月至3个月存续期的理财平均回报依旧可以达到3.22%,半年到1年的产品收益更是在3.7%左右。结合以上存量券收益来看,若不采取进取型策略,想要在1年期以内找到符合要求的资产,来匹配如此高的负债端成本,难度可想而知。
以上的逻辑可以用发债公司买理财套利来理解。企业从发债到募投的过程内并非实时对接,期间的空挡可以采用购买理财、私募基金或者信托等,对冲相关融资付息成本。上述资产端与负债端逻辑,本质与企业发债成本及够买理财收益对等。以上市发债企业为样本来观察,今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发债成本与理财收益倒挂的现象,尽管没有2020年上半年那么夸张,当前仍然存在50bp左右的套利空间。换句话说,产品预期收益要求与债市资产实际回报某种程度上已经产生倒挂。
所以,从负债端角度来理解,12月债市涨不动的原因有二:一是前期各类收益增强型策略用到极致,以至于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收益率普遍偏低;二是负债端成本“粘性”较强,即使有增量资金进场,也不敢随意低于估值去抢配(以下数据会有证明),毕竟套息空间非常有限。
【地产债的衍生风险在发酵】
负债端成本制约以外,部分地产债的流动性丧失也在塑造预期变化。12月以来,宝龙实业、合景控股、中骏及正荣地产等存量券成交净价继续创新低,荣盛发展成交均价甚至跌破30元,地产行业的悲观预期可见一斑。
不过,主流资产收益偏低的市场环境下,博弈地产债价差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实际参与做多的规模没有预期中高。净价骤跌的房企债样本中,除极个别房企债单月换手率可以达到10%-20%之外,其他换手率普遍都在10%之下。
与换手率对应的是,单边挂卖盘的地产债数量激增。12月下旬,挂单边卖盘的地产债笔数占产业债抛盘的比例推升至84%的年内新高。
地产债净价短期大幅下挫,却没有伴随换手率的抬升,加之单边抛压加重,指向的是持有地产债的机构投资者已经难以找到接盘对手。
这一现象除了加重市场对土地出让下滑的预期之外(开发商再融资受损→拿地放缓→土地出让金下滑),委外资金强行赎回的潜在压力亦在增加。特别是临近年末考核,委托人强行止损的意愿抬升,将会促使管理人率先变卖持仓内流动性较好的资产。
【预期的转变正向市场投射】
莫名的下跌,其实并不莫名。12月宽松的货币环境,加之新债净增量收缩,正常情况下是有利于配置力量在现券市场释放的。恰好相反,进入下旬后,票息资产增持力度反而在减弱,成交收益率高于估值收益率演化为常态,这是上述提到的两点原因在市场层面的具体反应。
并且,从各类票息资产表现来看,城投债的调整力度明显大于其他品种,这也是前期利差被过度压缩的资产。另外,纵向对比,二级资本债及银行永续债收益率下行幅度低于11月,多少有点利好落地,却“涨不动”的尴尬。
再者,久期策略的顾虑不断映射在交易。
第一,各券种不同隐含评级成交期限均在回落,尤其对城投债而言,这也是其利差防御空间不足与地产债潜在衍生风险同步所致。
第二,煤炭及钢铁债,同样面临缩久期的问题。近期煤炭债活跃成交期限已然降至1.3年附近。
从煤企及钢企成交特征来看,较11月而言,执行久期策略的主体数量减少,实则是拉久期能够博弈的价差空间过窄。
总体上,相对友好的货币环境中,信用市场却走出了不太理想的结果,一方面体现负债端成本“粘性”与资产端性价比偏低的矛盾,以至于即使有增量资金进场,也不敢贸然低于估值去抢配;另一方面,恰逢年末考核时点,地产债持续下挫,恐怕会触发委托人止损行为,同一账户中流动性较好资产难免被抛售。近期信用市场情绪已然有所转变,折价交易普遍之外,久期策略的执行亦有放缓。值得庆幸的是,主流信用债流动性并未因此出现恶化,市场换手率好于过去两年同期。
接下来,仍需跟踪地产债下跌的传染性和持续性,及由此造成的优质资产抛售。我们建议负债端稳定的账户,积极参与城投债折价交易,尤其是江苏及浙江等地区县级平台,这将是明年的稀缺资产,关注期限为2.5年附近;增持节奏上,建议逐步介入,谨防地产债的超预期波动。产业债方面,煤炭及钢铁债的交易机会同样源自于折价“捡漏”,主流企业存量券性价比还未明显改善。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