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元,这是最新的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今年1月10日发布的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达4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5%。这组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和托管量占比均创出历史新高。
过去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开放,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热情持续高涨。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成效显著,境外机构持续买入人民币资产。不过,与中国经济体量、金融市场规模相比,境外机构持有占比依然偏低,未来应当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持续完善债券市场基础制度,吸引更多境外机构进入。
年度净增持债券7500亿元
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是我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一个显著成果。一组组数据,也显示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和兴趣。
在规模方面,境外机构持有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是4万亿元,而此前一年的2020年12月末,这一数据是3.25万亿元。这意味着刚刚过去的2021年,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的托管规模净增加7500亿元。4万亿元的持债规模,较之2013年12月末的0.4万亿元,扩大了10倍。从占比看,境外机构持债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比例,也从2020年年末的3.2%增长至2021年年末的3.5%。
境外机构入市数量,在过去几年也稳步增加。截至2021年12月末,共有1016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而2020年12月末,共有905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过去一年,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主体数量增加了110余家。债券通公司公布的数据,同样显示投资者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21年12月底,通过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投资者(包括境外非法人产品账户)共计3233家,较2020年年底增长37.5%。
从市场成交看,境外机构交易保持活跃。2021年12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9345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406亿元,同比增长接近两成。债券通公司1月初发布的数据则显示,债券通2021年全年交投活跃,累计成交72929笔,票面总额6.4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3.1%。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当前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和不充分现象。”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这突出表现在: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中的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境外机构持有的券种集中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对外债券投资增速相对较慢等。
双向开放持续深化
在境外机构持续进入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同时,我国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持续深化,一级市场的熊猫债市场不断完善。
2021年9月24日,债券通“南向通”正式上线运行,这是两地金融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南向通”的正式开通,标志着“债券通”实现了双向通车,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实现双向联通。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认为,相对于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债券通“南向通”将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更便利的渠道投资境外债市,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机制。在“沪深港通”和“跨境理财通”之后,股票、债券、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达到全面互通。
从市场看,“南向通”开通的首个交易日,共有40余家内地机构投资者与11家香港做市商达成了150余笔债券交易,成交金额约合人民币40亿元,涵盖了香港市场的主要债券品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0余家机构参与债券通“南向通”交易。
在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熊猫债市场也在持续完善, 在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018年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为熊猫债市场奠定了制度基础。此后,一系列推动完善熊猫债市场稳步发展的举措相继落地。2021年12月初,人民银行与外汇局联合起草了《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统一熊猫债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资金管理规则。
熊猫债市场在过去一段时间也保持活跃,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1年,先后有亚洲开发银行时隔12年重返熊猫债市场,新开发银行发行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宝马集团成为首家在中国市场公开发债的欧洲企业等。
政策护航高水平开放
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持续提高,是我国金融业开放不断扩大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年,我国金融业步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稳步扩大开放。
当然,我国债券市场开放发展,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在扩大债市开放方面,还有相当多可拓展的空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原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建议,一是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投资者范围、便利跨境资金汇兑;二是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基础设施;三是明确有关税收安排,减少境外投资者的合规风险;四是稳妥放开对境外投资者的回购融资限制;五是丰富风险对冲工具,让境外投资者能够对冲利率和汇率风险;六是完善境内外债券评级等。
上述多条建议中,有些已经或正在做出制度安排,比如基础设施完善、债券评级完善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税收方面,财政部、税务总局前不久发布的《关于延续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政策的公告》明确,2021年11月7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更开放的债券市场要求避免单兵突进,而是与其他市场的开放基本同步,协同并进。” 谢亚轩表示,比如大类资产配置是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重要的投资理念,这需要有足够的风险对冲工具。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仍相对落后,做空机制受到严格限制,套期保值的衍生品供给不足。此外,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偏低。从全球市场看,FICC(固定收益证券、货币及商品期货)市场规模远高于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外汇市场需要加快开放步伐,以便利更多投资国内债券市场的外资机构投资者对冲市场波动风险。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